「在臺灣翻譯世界,在今天想像未來」         本網站以臺北場次為主         立即報名參加 每場有五名抽獎名額         全程免費‧歡迎參加         公務人員上課憑證2小時


《哀歌集》

雖然鄧約翰是英美文學較冷門的人物,但首場講座卻吸引了將近150位愛好詩歌文學翻譯的讀者,在秋日晚上大家共聚一堂,一同瞭解為何曾教授將鄧約翰的戲劇詩形容為十七世紀的MTV。曾教授非常具震撼力地以1980年代挪威樂團a-ha所拍攝之經典MTV “Take on Me”作為開場,並說明其MTV與鄧約翰戲劇獨白之關聯,他更親自朗讀譯注的作品,讓所有觀眾得以直接領略鄧詩的深層內涵。......

更多          活動剪影         報紙連結         講座簡報
 

《東方造園論》

主講人為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所所長邱博舜副教授,他從建築專業的角度討論翻譯這本《東方造園論》的過程,亦詳細地介紹當時原著的寫作背景,讓讀者得以完整了解當時中國建築風格在18世紀的歐陸風貌。一張張園林美景照片與設計圖陳列展示在聽眾的跟前,讓人耳目為之一新、目不暇給。邱博舜教授解釋當時的歐陸人雖熱中於中國園林藝術,但很大程度上只將眼光局限在......

更多          活動剪影         報紙連結         講座簡報
 

《人生如夢》

《人生如夢》是十七世紀西班牙作家卡爾德隆的經典詩劇。內容描述塞孟多王子因為被預言將會謀反,一出生即遭囚於孤塔之中,過著半人半獸的生活。後來國王於心不忍,將其下藥迷昏後送入宮中,並告知身世,卻又因塞孟多粗野的行徑,再次將其迷昏關回塔中。最後百姓不滿國王的迷信心態,救出王子,擁立為王。塞孟多以為自己仍身在夢中,一切經歷如真似幻......

更多          活動剪影         報紙連結         講座簡報         影片連結
 

《赫克歷險記》

主講人為東吳大學王安琪教授,與聽眾分享翻譯馬克吐溫《赫克歷險記》的心得,馬克吐溫費時七年寫作《赫克歷險記》,王教授也費時七年翻譯。王教授表示自己以提升全民閱讀水準與人文素養為目的,仔細編寫導讀及註解,將讀者視為自己的學生,並以單德興教授的《格理弗遊記》為楷模,全心全意投入《赫克歷險記》的翻譯,新版書名更是經過深思熟慮修改而成。......

更多          活動剪影         報紙連結         講座簡報        
 

《韋伯方法論文集》

主講人清華大學哲學所張旺山教授,與聽眾分享科技部計畫工作心得,並討論韋伯方法論的意義。多數臺灣學生皆無法閱讀德文哲學原典,張教授接下翻譯工作的初衷,便是盼能奉獻一己之力,讓國內讀者能以中文談論哲學。張教授同時也分享了翻譯工作的苦樂,表示閱讀可似懂非懂,翻譯卻不容馬虎,極為辛苦,但蒐集資料的過程卻也讓他受益良多。......

更多          活動剪影        
 

《宗教之詮釋:人對超越的回應》

主講人蔡怡佳教授專長為宗教研究,翻譯《宗教之詮釋》一書的動機是因為即使中國大陸已有譯本,但礙於兩岸用字差別,蔡教授希望能讓台灣讀者能更流暢的閱讀本書,因此投入翻譯。蔡教授也與聽眾分享自己對於翻譯此書的態度,她認為譯者應該要進入原作者的精神,仿效他、成為他、再將其所想傳達的意義帶出來呈現給讀者。蔡教授首先介紹本書作者約翰.希克(John Hicks)的生平......

更多          活動剪影         講座簡報        
 

《一切能作為學問而出現的

                                            未來形上學之序論》

要了解康德撰寫此《一切能作為學問而出現的未來形上學之序論》(以下簡稱《序論》)一書的動機,就得先談到《純粹理性批判》(以下簡稱《批判》),因此李教授耐心闡明兩書之間的關聯。康德醞釀《批判》十年,但實際完成這本鉅作的時間只有五個月,筆記難免矛盾不清,正是該書難懂的原因之一。......

更多          活動剪影         講座簡報        
 

《西田幾多郎哲學邏輯》

講座主持人臺灣大學哲學系蔡耀明教授,向觀眾簡明介紹西田哲學在東亞學術地位:西田的思想觀銜接日本思想傳統和歐陸哲學傳統;西田整理出一套系統性思考,剖析「場所」、「直觀」、「絕對無」等概念,有助塑造日本當代哲學的發展面貌,使哲學得以跳脫學科研究,更積極地接觸人的實際生活,產生更多豐富的交流。主講人「西田幾多郎哲學選輯」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黃文宏教授......

更多          活動剪影         講座簡報        
 

《情色論》

賴守正教授是台灣目前研究情色文學的重要學者,譯作從《西洋情色文學史》到《情色論》,著力甚深。他指出巴代伊早年想當修士,爾後卻稱「妓院是我真正的教堂,唯一提供我真正滿足之場所」,認為宗教的熱情與情色激情其實「系出同門」,從貝尼尼的雕像作品──《大德蘭修女的狂喜》中大德蘭修女的神情即可觀察到端倪。巴代伊從人類進化角度切入,建構他的情色觀......

更多          活動剪影         講座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