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翻譯世界,在今天想像未來」         本網站以臺北場次為主         立即報名參加 每場有五名抽獎名額         全程免費‧歡迎參加         公務人員上課憑證2小時

第一篇

李頌雅    台大日文系五年級


        過去未曾深入了解園林造景藝術的我,在看到《東方造園論》的書名時,聯想到的是暑假瑞典旅行時,參觀了德羅丁罕宮外的「中國亭閣」。小巧精緻、有著粉色外觀與精美雕刻的庭閣中,我看見許多長著翅膀的龍,當下忍不住莞爾,心中則不免疑惑:歐洲人對中國的想像中,究竟有多少誤解?於是,國科會經典譯注的這場演講對我而言,不僅是一趟歐洲園林的知性之旅,更化解了我一直以來的困惑。


        談到歐洲庭園造景,一個小時的演講也許無法涵蓋所有細節,這場演講並未特別將譯注過成獨立成專題講述,而是在解說作品的過程中穿插補充譯者的想法,是非常特別的一場譯注分享。邱教授選擇從西方園林的起源開始,細細敘說歐洲造園藝術的風格變遷,再帶領聽眾進入錢伯斯理想中的園林,對於部分毫無基礎知識的聽眾而言是一堂非常好的入門課。西方園林的誕生來自於人們對現世無奈的逃避、以及對理想境地的渴望,到了十七、十八世紀,歐洲造園藝術更因中國文化的傳入,演化出結合了洛可可風格與中國藝術中柔美夢幻異國風貌。而錢伯斯在這本著作中提出了十分獨特的造園理論,即使當中對於中國多有穿鑿附會之處,仍不損其理念的光彩,其中有幾項我特別喜歡的觀點。錢伯斯認為,結合了自然與人為的園林造景與其他藝術有別,一般人也能領略其迷人之處;此外,遊歷對於藝術家是絕對必要的教育,他對中國的園林知識便來自兩度在廣東取材的經驗。


        在詳盡解說歐洲園林演化史的同時,邱教授亦不吝於分享自己所譯的優美文字,在譯者的朗讀聲中,聽眾彷彿也能悠遊於錢伯斯筆下充滿異國情調、帶有自然風情而令人愉悅的園林造景。談到翻譯,印象最深刻的是邱教授不斷笑著說,若是還有修訂機會的話,他希望將「丘園」(Kew Gardens)改譯為「巧園」,因「巧」字更能表現錢伯斯為他匠心獨具的園林造景所付出的心血與巧思。身為盡責的翻譯者,即使在譯作出版之後,也仍對這個已誕生的「孩子」念念不忘,讓我非常敬佩,也期望自己日後若有機會從事翻譯工作,也能學習這樣的精神。


        演講之後,陳國棟教授對於《東方造園論》的補充討論也使我獲益良多。陳教授除了對於譯注過程有更詳細的說明,使我更加理解邱教授在翻譯過程中為了考據所付出的苦心,也獲得了更多歐洲中國風園林的


        如此精彩的知性時光之後,回憶起今年夏天在瑞典所看到的中國亭閣,對於歐洲藝術家的東方異國想像,我終於能夠以理解、欣賞,甚至是景仰的眼光相待,也希望日後的自己有機會在翻譯的領域中盡一份棉薄之力,將更多西方世界的文化理念介紹給台灣讀者,提供讀者更廣闊的視野。




第二篇

高立桓


        二十七日晚間,邱博順教授於台大博雅教室,為國科會經典譯註計畫所完成的《東方造園論》發表演講,解說原作者寫作的時代背景與內涵。講題恰當地描述原作者錢伯斯(William Chambers)的歷史性與建築觀:近代東風西漸的智巧與浪漫。


        東風西漸也屬於文化傳譯的一部分,只不過這個東風並非建築在確實而完整的文化理解上頭——十八世紀的歐洲甚或其後,幾乎都僅止於想像東方,雖然搬演東方元素(外行如我,感覺頗有日本風味),卻非真正的中國景色與園林文化。邱教授解說中國風此一風格實為歐洲的建構,強求中國園林的如實再現未免不解其趣。錢伯斯之所以能獨樹一幟,是因為他曾待過瑞(瑞典)屬東印度公司,起碼到過廣東兩次,對中國相對較有概念,因而屢獲重用,建造許多至今看來仍是相當壯觀的花園。邱教授帶來許多圖片,解說園林景觀的各種元素,是本次講座相當珍貴的內容。丘園(Kew Garden)中的寶塔、刻意建成廢墟的一景、竹林、日式木屋,都大開眼界;陌生中帶有熟悉的感覺,甚是精采。


        《東方造園論》雖是建築美學的宣言或論文,卻頗有文學風格,邱教授流暢而優美的翻譯實是經過數載的建築研究與美學思考,才成就的了。對於線條、物件與景致的配置高度自覺,反對當時主張模仿自然的建築流派,思考如何以植栽與建築等人為作品介入、補強自然,最後與自然融合、相輔相成,是錢氏建築哲學的智巧傾向。至於浪漫,則見諸《造園論》中描述「愉悅」、「恐怖」與「驚奇」的建築心理學:野獸的嚎叫,植物的奇形怪狀,建物的陰森奇詭,探討路徑中種種見聞的感官效果與人在其中的交流互動,幾近現象學的探索,是錢伯斯特有的浪漫想像,頗具文學性。另外,邱教授亦對十八世紀的公共場域有所著墨。論文一出,反對者旋即以政治理由攻訐,錢伯斯也假託中國人在本文後增加辯護文,補綴原文細節,同時反擊攻擊者,是當時盛行的文學手法。


        中研院史語所陳國棟教授補充相當多的歷史紀錄與宏觀敘事,為本場講座增添許多新視野。然而,我仍然覺得《東方造園論》所表達的建築思想值得我們細細品味。邱教授的作品不但對東西文化交流史有所貢獻,也為國內建築美學的論述增加豐厚資源。本次講座恰好證明,經典譯註讓我們穿越東西、來回今往;邱教授今晚帶我們走進十八世紀的歐洲中國風,遇見錢伯斯,這名特別的古典建築家,他與那個時代的建築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