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圭共和國(西班牙語:República del Paraguay)是南美洲內陸國家,地據巴拉圭河兩岸。其南邊國境完全與阿根廷接壤,東北與西北角則分別是巴西與玻利維亞,為南美洲國家聯盟成員國,首都為亞松森,全國人口約六百多萬。
巴拉圭全國面積為406,752平方公里,恰巧位於南美洲的中心地帶。巴拉圭為內陸國家,巴拉圭河從北到南貫通國土中央,扮演國家經濟及交通運輸的重要角色。巴拉圭河將該國分為東西兩部份。西半部是恰可地區(Chaco),面積約247,000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61%,這個區域是大片草原,與鄰國阿根廷、巴西、玻利維亞的草原地區構成格蘭查科大草原。東半部則以起伏的地形著稱,在一些河川下游區域多沼澤地及肥沃土地,並提供林業、農業與牛隻養殖業的優良環境。
氣候方面,巴拉圭屬副熱帶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4.5℃,夏季為每年10月至翌年3月底,平均氣溫達31℃,但偶爾會有幾天超過40℃。冬季從6月至8月,平均氣溫在14.5℃左右。在伊泰普省及上巴拉那省等地區或會在夜間時低於攝氏零度。 (圖為巴拉圭河一景)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巴拉圭1992年憲法採用總統制的設計,憲法中明確規定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正副總統任期五年,國會則有參眾兩院,參議院議員45名,眾議員80名,國會議員任期也是五年。最高法院則有九名大法官,由總統與參議院從推薦人選中選出。
現任巴拉圭總統是中間偏右的紅黨卡特斯(Horacio Cartes),他於2013年8月15日宣誓就職,任期到2018年。在本次的大選中,紅黨重新取回執政權,達成二次政權輪替的重要里程碑,象徵該國從1992年新憲法制定之後,民主逐漸深化的成果。 (圖為巴拉圭總統府-Palacio de los López)
巴拉圭有兩個官方語言,瓜拉尼語(Guaraní)與西班牙語同為巴拉圭的官方語言,不同於其他美洲國家,巴拉圭是唯一一個原住民語被多數非原住民使用的國家。
瓜拉尼語是當地原住民瓜拉尼族的語言,在經過殖民時期西班牙的文化輸入後,人民間由於通婚使得近95%的人口為混血。儘管瓜拉尼族人現在人口較少,但是其語言、生物及植物的知識、農耕技術等等仍舊為後人所保存。雖然巴拉圭在1992年經過教育改革後才開始規定學校授課語言應包括瓜拉尼語及西班牙語,但是這種珍惜多元文化的態度,值得所有擁有多族群的國家作為借鏡。
5/15是巴拉圭的獨立紀念日和母親節。
巴拉圭的國旗是世界上唯一兩面都有圖案的,正面的國徽可以看到中間為五月之星,而圍繞兩旁的棕梠枝象徵著脫離西班牙殖民統治的勝利,橄欖枝則代表著和平。背面的圖案為財政部印鑑,以黃色的獅子及西文表示的和平與正義作為標誌。5月15日除了是獨立紀念日外,同時也是巴拉圭的母親節!
巴拉圭的母親節源自於一位對於推翻西班牙殖民統治有貢獻的女士Juana María de Lara,在1811年的5月14日,當時她是大教堂的管理者,因為她允許革命志士敲響教堂鐘聲揭開革命。因此後人將獨立日設立為母親節。不過由於母親節相對於獨立紀念日較為風行,使得後者的活動比較不被重視,在2008年巴國的文化部長甚至將國慶的慶祝活動延至月底!
(巴拉圭國旗)
南美洲飲食幾乎餐餐不離牛肉,烤肉(Asado)是家庭常見菜餚與宴請朋友的首選,而烤肉最好的搭檔非起司圓麵包奇巴(Chipá)莫屬了。如同米飯對我們的重要性,奇巴也是當地不可或缺的主食。
以玉米粉為原料,加上豬油、起司、蛋等,嚐起來有點像美式玉米麵包的味道,根據添加材料與製作方法、形狀的不同,巴拉圭有七十多種奇巴喔!其中最特別的是「巴式湯」(Sopa paraguaya),雖然名稱是湯,但這種奇巴可是國際唯一知名的固體湯呢!
(左上方為有起司的奇巴;左下為傳統式奇巴;右邊是固體的巴拉圭湯)
在此次青年大使交流行程當中,我們也很幸運地能至亞果隆市田園之家(Yaguarón Casa de Campo) 學習製作巴拉圭傳統食物。當天在美食節目《美味多一點》(Sabores y Algo Más)主持人Julio Fernández及其家人的協助下,我們揉了起司圓麵包奇巴(Chipa)、製作玉米起司糰濃湯波利波利(Vori Vorí),並得以見到他們利用爐灶餘熱烤熟其他麵糰、番薯,午餐時桌上滿是這家人幫我們準備的巴拉圭食物,令人食指大動,大家忍不住大快朵頤,此行不僅讓我們嚐到了巴拉圭道地好滋味,也體驗到鄉下純樸的人情,是我們忘不了的美好回憶!
巴拉圭的Polka舞是十九世紀發展出的舞蹈,與歐式Polka不同的地方,在其除了兩拍的節奏外也有三拍的節奏。青年大使團隊於8月21日、23日至國立亞松森大學附設巴拉圭-巴西實驗學校學習巴拉圭波卡舞,巴拉圭舞結合了原住民瓜拉尼(guaraní)及歐洲的舞步,為兩種文化混合之產物。最後我們在青年大使閉幕典禮上穿著波卡舞服裝表演,贏得在場賓客滿堂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