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udiar Español en Valladolid
Introducción|巴亞多利簡介
古老的歷史背景
巴亞多利(Valladolid)的發跡可上溯至中世紀早期(Alta Edad Media)尾聲─西元1072年,國王阿方索六世(Alfonso VI)將此地授予佩德羅・安蘇略伯爵(Pedro Ansúrez),此地從此擁有穩定人口。兩個世紀後,原先的小村莊成為卡斯提亞王國(Castilla)境內重要的城鎮。西元1255年,阿方索十世(Alfonso X)頒與巴亞多利《王家法令》(Fuero Real);當代大學教育的源起─通識教育─亦醞釀於同一世紀。十四世紀時,皇家法庭(Real Chancillería)設置在此,此地並設立聖貝尼托皇家修道院(San Benito el Real),巴亞多利便成為西班牙修道院改革最重要的中心之一。 十五世紀時的巴亞多利是卡斯提亞王國的政治中心,也因為王室位居此地而擁有優勢地位;但要到十六世紀,巴亞多利才建立了真正的「黃金世紀」(Siglo de Oro)。期間,這座城鎮搖身一變,成為「君主制」的中心,使奧地利人為之嚮往。基於上述原因,巴亞多利得以在1527年迎接未來的國王菲利普二世(Felipe II)的誕生;在那個時候,出生於巴亞多利有很大的優勢。直到十六世紀中葉,君王才決定將王室遷至馬德里。 西元1561年,巴亞多利市區毀於一場大火,此後開始大規模都市更新─巴亞多利以新的面貌出現:巴亞多利主廣場(Plaza Mayor)與鄰近街道構成一個和諧的整體。西元1596年,菲利普二世授予此地「巴亞多利城市」的稱號;同年,這座城市亦獲得主教轄區的認可。 甫進入十七世紀,菲利普三世(Felipe III)宣布將王室重新設置於巴亞多利;這座城市因而在1601至1606年間呈現短暫、耀眼的輝煌─人口快速增加、經濟力雄厚,巴亞多利也因而轉變,成為各形各色人群的熔爐。其中又以貴族、宗教人士、高階官員、藝術家、作家等職業人士的出現最引人矚目。 王室確定要遷至馬德里時,巴亞多利則因債務明顯走向衰落。十七世紀末,巴亞多利實施經濟振興措施,推動若干工業發展方案以及國庫節流政策,使得此城隨著人口適度增長及生活條件普遍改善,邁入「啟蒙世紀」(Siglo de las Luces,即18世紀)。巴亞多利持續作為卡斯提亞境內的服務中心,各種職業部門聚集於街坊、教區、工會。儘管社會仍瀰漫神聖莊嚴的氛圍,世俗的需求─也是發展的原動力─卻日益迫切。原先為少數知識份子接受的構想,逐漸變成城市改革的實際提案,包括在坎普格蘭大園 (Campo Grande)和白桑樹道(Paseo de las Moreras)植林,以及實施公共衛生、醫療照護、工會革新等計畫。 西元1808年,拿破崙(Napoleón)入侵西班牙,巴亞多利人胡安・馬丁(Juan Martín)自此即以「頑強的人」(el Empecinado)在歷史上留名。西元1813年,巴亞多利驅逐了侵略者,活躍的政客開始掌握這座城市。即使經濟活動仍以農業為主,巴亞多利開始扮演王國北部商貿聯絡的要角。受惠於交通革命開鑿的卡斯提亞運河(Canal de Castilla)以及行經市中心的鐵路(1856),紡織業開始占據重要地位,中產階級經營的麵粉事業亦得以增加產量而繁榮發展。十八世紀末的三十餘年,這番繁盛光景面臨了新的危機,例如飢荒、破產……等等,使得第三級產業得以復興。 二十世紀初,政治菁英掌控了巴亞多利管轄權,此一情況持續到獨裁領袖布里莫・里維拉一世(Primo de Rivera)上台之後才結束。西元1923年,布里莫・里維拉一世發動軍事政變,市政府遭到解散,市長也被迫下台;然而隔年實施的《地方法》表示巴亞多利市政府仍受中央政府認可。隨著第二共和(Segunda República,1931-1936)的到來,人們慶祝市府的民選,巴亞多利的人口也持續成長,因而面臨住房不足、勞工住宅區衛生條件惡化等問題。此時經濟亦傾向發展工業,使得農業活動式微。 此後,內戰爆發,市政府轉由一委員會接手。內戰結束後,戰後問題紛紛湧現,如飢荒、物價飆漲、物資配給、住所不足等等。直到1950年代末期,經濟情況才明顯好轉─社會全面轉型,從鄉野、農村邁向城市及工業生活。不論工業區還是住宅區,城市生活空間都有很大的改善;人們也開發新市區,用以解決大量農村移入人口造成的住宅短缺問題。 巴亞多利現今擁有近三十二萬居民,已然成為地方首都及輝煌的現代化城市,且在城市發展方面兼具競爭力和親和力。居民得以享受高品質生活必須歸功於其地緣特性:地近西班牙首都、不遠處又是坎塔布里亞海岸(costas cantábricas)地區;加上原有的自然名勝、經濟活動、旅遊景點和文化特色,都讓巴亞多利成為令人極度嚮往的地方。
名人堂
歷史上不論君主、權貴、才華洋溢的藝術家、知識份子都曾以巴亞多利這塊土地作為其誕生或居住之地
從萊昂國王阿方索九世(Alfonso IX de León)與卡斯提亞公主貝倫加菈(Berenguela de Castilla)聯姻起(1197),至菲利普三世在位、將王室遷至馬德里止(1606),記載於卡斯提亞、以及西班牙歷史上的名人多和巴亞多利有所關連。恩里克四世(Enrique IV,1425)、菲利普二世(1527)和菲利普四世(Felipe IV,1605)皆誕生於此。另外,巴亞多利亦見證了有「殘酷者」(el Cruel)稱號的佩德羅一世(Pedro I)和波旁王朝的布蘭卡公主 (Blanca de Borbón,1353)、天主教王國費南多國王和伊莎白一世王后(los Reyes Católicos,1469)等人的婚禮,以及卡洛斯二世(Carlos II)的二次婚禮(1690)。費南多三世(Fernando III,有「聖徒(el Santo)」之稱,1217)、璜娜一世(Juana I,「瘋女(la Loca)」)和菲利普一世(Felipe I,「美男子」(el Hermoso),1506)的加冕儀式也都在巴亞多利舉行。 西元1506年,克里斯多福・哥倫布(Cristóbal Colón)卒於巴亞多利,他的探險也隨之劃上休止符;紅衣主教胡安・托克馬達(Juan de Torquemada)及其外甥托馬斯(Tomás de Torquemada,卡斯提亞偉大的法官)也都出生於巴亞多利(前者生於西元1388年;後者生於西元1420年)。 西元1545年,巴亞多利人貝雅特莉絲・貝爾納爾(Beatriz Bernal),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姿,出版了騎士小說《西班牙之克里斯塔利安傳》(Don Cristalián de España)。數十年後,菲利普三世將王室重新安置於這座城市(西元1601-1606年),文學界許多活躍人士如米格爾・賽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路易斯・龔果拉(Luis de Góngora)、富蘭西斯科・克維多(Francisco de Quevedo)、維列思・格瓦拉(Vélez de Guevara)、維森特・埃斯皮納爾(Vicente Espinel)、奧古斯丁・羅哈斯(Agustín de Rojas)等名人皆居住於此,蔚然形成一個文學圈。 此外,名人中還包括十六、十七世紀以宗教畫成名的藝術家:富蘭西斯科・林孔(Francisco del Rincón)、格雷戈里奧・費爾南德斯(Gregorio Fernández)、阿隆索・貝魯格特(Alonso Berruguete)、胡安・胡尼(Juan de Juní),以及埃斯特萬・豪爾丹(Esteban Jordán)等。這些能名垂青史的文人當然個個創作豐富、技巧精湛,其作品多明顯展現巴亞多利特質。例如何西・索利亞(José Zorrilla)、里卡多・馬西亞斯・畢卡維亞(Ricardo Macías Picavea)、羅莎・查塞爾(Rosa Chacel)、胡利安・馬利亞斯(Julián Marías)、豪爾赫・紀廉(Jorge Guillén)、富蘭西斯科・皮諾(Francisco Pino)、米格爾・戴利貝斯(Miguel Delibes)、何西・希梅聶茲・洛薩諾(José Jiménez Lozano)、富蘭西斯科・溫布萊(Francisco Umbral)、古斯塔沃・馬丁・加爾索(Gustavo Martín Garzo)……等等。 華金・迪亞斯(Joaquín Díaz)精通民族誌方面的知識;埃米略・阿拉爾科斯(Emilio Alarcos)及聖地亞哥・莫索斯(Santiago de los Mozos)於語言學方面有所貢獻;鋼琴演奏家弗雷奇亞(Frenchilla)和蘇洛亞加(Zuloaga)、音樂團體如凱爾特樂團(Celtas Cortos)、葛雷塔優雅樂團(Greta y los Garbo)皆與巴亞多利有關。繪畫方面則有路易斯・克魯斯(Luis Cruz)、費南多・桑切斯・卡爾德隆(Fernando Sánchez Calderón)、赫蘇斯・卡帕(Jesús Capa)……等人。攝影家有安赫爾・馬科斯(Ángel Marcos);藏書家有哈維爾・卡波內羅(Javier Cabornero)。胡利奧・巴爾德昂(Julio Valderón)、路易斯・里博(Luis Ribot)擁有淵博的歷史知識;維森特・埃斯庫德羅(Vicente Escudero)、瑪麗艾瑪(Mariemma)的舞藝亦相當知名。巴亞多利亦曾是洛拉・埃雷拉(Lola Herrera)、何西・安東尼奧・金塔納(José Antonio Quintana)、孔查・貝拉斯科(Concha Velasco)、埃米略・古鐵雷斯・卡瓦(Emilio Gutiérrez Caba)、奧羅拉・包蒂斯塔(Aurora Bautista)、埃米略・拉古納(Emilio Laguna)……等等演員的舞臺。鬥牛士盧吉亞諾(Luguillano)、馬諾洛・桑切斯(Manolo Sánchez)、羅伯托・多明格斯(Roberto Domínguez)……則於場上受到觀眾喝采。 巴亞多利因其子民聞名當代,並將持續知名直到未來的世代;因為這些優秀的人而驕傲。巴亞多利之流
河川、水道、噴泉,以及其他水資源
巴亞多利行政區內有三條河流流經:主河流為皮蘇埃加河(el Pisuerga);另外兩條較小的為其支流,名為埃斯格瓦/娃河(“el/la” Esgueva)以及斗羅河(el Duero),後者又名「浪子」(hermano pródigo),因為它流經距離市中心最遠的城鎮「斗羅之橋」(Puente Duero)。 埃斯格瓦河在巴亞多利與南方的支流匯合;其流域範圍涵蓋小村莊巴狄猶斯(Vadillos),一直到和皮蘇埃加河匯流處,也就是現今的伊莎貝爾王后橋(Puente Isabel la Católica)。二十世紀九O年代末,一次龐大的河川整治工程將另一條穿越皮拉麗卡(Pilarica)與隆迪亞(Rondilla)兩個城鎮的支流匯入現今的河床大道(Paseo del Cauce)。 幾年,皮蘇埃加河流域密集改善衛生條件。由於設置了汙水處理廠(Estación Depuradora de Aguas Residuales),巴亞多利的河流於是能回復到從前那般乾淨。當地居民和遊客可盡情享受皮蘇埃加河十四多公里長的河岸。流域經此番整合成為「綠廊」(corredor verde),擴大了城市居民的自然空間。 經巴亞多利城的皮蘇埃加河岸步道,由十座橋和一條極為美麗、連結科學博物館(Museo de la Ciencia)和三月四日區(Barrio del Cuatro de Marzo)的人行小徑所連通。皮蘇埃加河河灣開放渡輪之旅「皮蘇埃加河傳奇」(La leyenda del Pisuerga),起於白桑樹海灘(Playa de las Moreras)、終至西班牙語文化之橋(Puente de la Hispanidad),使遊客得以從另一個角度體驗這座城市及其河流。 巴亞多利公共噴水池的建築結構令人印象深刻,例如坎普格蘭花園(Jardines del Campo Grande)內,由馬利亞諾・奇科特、安東尼奧・伊圖拉爾德(Mariano Chicote y Antonio Iturralde)設計的名譽之泉(Fuente de la Fama,1883)以及貢薩洛・巴揚(Gonzalo Bayón)的天鵝噴泉(Fuente del Cisne,1887)。此外,還有索利亞廣場噴泉(Fuente de la Plaza de Zorrilla,最近一次改建於西元2005年)、馬德里廣場噴泉(Fuente de la Plaza de Madrid,1997)等。馬蒂與蒙梭廣場(Plaza de Martí y Monsó)上建有美人魚噴泉(Fuente de las Sirenas),是由孔查・蓋伊(Concha Gay)於1996年設計完工的。索利亞大道(Paseo de Zorrilla)上則有格洛列塔社區(Glorieta de la Comunidad,1998) 貯水池,由費南多・岡薩雷斯・龐西奧(Fernando González Poncio)所設計。賽萬提斯的小說《鼎鼎大名的洗盤子姑娘》(La ilustre fregona)曾提及黃金噴泉(Fuente Dorada,1998)的前身,現作則由普里米蒂沃・岡薩雷斯(Primitivo González)設計而成。西班牙廣場(Plaza de España)上,由安娜・希門尼斯(Ana Jiménez)建造的兒童噴泉(Fuente de los niños,1996),又稱世界之球噴泉(La bola del mundo)。林科納達廣場(Plaza de la Rinconada)有巨像噴泉(Fuente de los colosos,1996),由佩德羅・蒙赫(Pedro Monje)所設計。您也可以從索托及卡爾德隆・巴爾卡道(C/ Soto y Calderón de la Barca)上看見由胡安・卡洛斯・馬丁(Juan Carlos Matín)設計的里貝拉・卡斯提亞公園(Parque Ribera de Castilla,1991)的貯水池幫浦。最後,還有西風花園(Jardines del Poniente)內,由路易斯・聖地牙哥(Luis Santiago)設計完工的貯水池:「向豪爾赫・紀廉及其童年致敬」(Homenaje a Jorge Guillén y a la infancia,1998)。
綠之城
綠色是個普遍代表希望以及生命的顏色,散佈在各個公園和花園的角落、以及河岸和廣大的森林之中,負責減輕污染對環境造成的衝擊。綠地對城市居民生活品質方面的貢獻不言而喻;因此,巴亞多利市政府堅守其維護、增加城市綠地的政策。 坎普格蘭大園─巴亞多利歷史的見證者;西風花園;令人印象深刻的薩瓦德玫瑰園(Rosaleda de Sabadell);古老的長廊,也就是現今眾所熟知的白桑樹道;安特克拉的松林(Pinar de Antequera);里貝拉・卡斯提亞公園(los parques Ribera de Castilla);拉巴斯(La Paz)和坎特拉克(Canterac);維多利亞(La Victoria) 區的植物園;歷經修復的太陽噴泉(Fuente El Sol)……這些都只是巴亞多利的部分綠地,增長了市民於戶外消磨空閒的時間。 綠,照顧、改善了巴亞多利;綠化,也是巴亞多利城市發展的優先目標。
文化生活
巴亞多利提供極多管道讓市民接觸文化表演。而差異性、多樣性以及品質都是定義文化表演是否展現充分創造力的基本條件。 在多數巴亞多利人的生活中,戲劇占有極高地位。卡爾德隆・巴爾卡劇院(El Teatro Calderón de la Barca)受到劇迷以及著名劇評家的喜愛。賽萬提斯、索利亞、卡里翁(Carrión)還有昂皮古(Ambigú)都將劇作場景設定在巴亞多利各處,完成了(或幾乎完成)這座城市的戲劇地圖。此外,市政中心(Centros Cívicos) 並維持十一座劇院的運作,各自可容納人數不等的觀眾,足以滿足劇團表演最低的技術要求。戲劇、電影、音樂、造型藝術
時序進入五月,巴亞多利搖身一變,成為一座大舞臺。此時正逢國際戲劇暨街頭藝術節(Festival Internacional de Teatro y Artes de Calle) ─四天的節慶中,幾百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演員共襄盛舉,在街上帶來令人驚奇的演出。這場節慶引爆各式創意和繽紛色彩,吸引絡繹不絕的群眾來訪。 提到巴亞多利的電影,不能不提巴亞多利國際電影週(Seminci)─擁有超過五十年的歷史,國際電影週可說是歐洲最有名的電影節之一,吸引了嚴肅、熱衷電影藝術、愛好美、注重品質的觀眾。 除此之外,巴亞多利擁有超過七十間連續放映的劇院;到了夏天,聖貝尼托旅館的庭園(Patio de la Hospedería de San Benito)亦會搖身一變,成為寬闊的露天電影院,包含一千個座位卻經常滿座。 不僅如此,各式的音樂演出,都能在巴亞多利這座城市欣賞到,沒有例外。卡爾德隆劇院可欣賞歌劇和芭蕾;古典音樂藝術季,則可見於卡爾德隆、洛佩・維加(Lope de Vega)、卡里翁、展覽會禮堂(Auditorio Feria de Muestras)、安蘇略伯爵禮堂(Auditorio Conde Ansúrez)等處。賽萬提斯劇場、西班牙咖啡館(Café España)、仲夏(Estival)等處則有爵士樂;民族音樂則可見於皮門特爾的夜晚(Las Veladas de Pimentel)……不勝枚舉。 造型藝術占據巴亞多利文化極為重要的地位。市立展覽廳─拉・帕遜(La Pasión)、聖貝尼托(San Benito)、卡爾德隆、法國藝術(Las Francesas)與雷維拉之家(Casa Revilla)─展覽持續不斷,並和皮爾門特爾(Pimentel)由地方掌理的各個展廳、普拉多修道院(Monasterio de Prado,由卡斯提亞和萊昂區代表)、乃至城市中心由私人提供的展覽相互輝映。 當代藝術在巴亞多利亦有其聖殿─有「埃雷拉式庭院(Patio Herreriano)」之稱的當代藝術博物館,蒐集了西班牙西元1918年至今的作品。 過去,巴亞多利宮廷發展出具地方特色的聖像雕刻和木雕。幾個世紀過後,從最初的歷史雕刻到現今的當代藝術總受到當地人民的矚目。 國立雕刻藝術博物館(Museo Nacional de Escultura)毫無疑問是巴亞多利的地標,它的展覽廳由聖格雷戈里奥學校 (Colegio de San Gregorio, 1496)華美的房間,以及十六世紀的維葉納皇宮(Palacio de Villena,現今則用來展覽繪畫藝術)所組成。未來預計和鄰近的太陽之家(Casa del Sol,又稱貢多瑪爾伯爵皇宮Palacio del Conde de Gondomar,1539)和聖貝尼托教堂(San Benito el Viejo,16世紀)合併以擴充規模。這座博物館蒐集了世界上優質的彩飾木藝術。
街頭雕像
我們將列舉一些巴亞多利街巷及廣場隨處可見的偉大雕刻作品。關於文學……
賽萬提斯紀念像(1877)位於大學廣場,設計者為尼古拉斯・費南德斯・奧利瓦(Nicolás Fernández de la Oliva)。索利亞雕像(1900)位於索利亞廣場,設計者為奧雷略・卡雷特羅(Aurelio Carretero)。還有為了向詩人豪爾赫・紀廉表示崇高敬意的兩項作品:卡德納斯・聖格雷戈里奧街道(C/ Cadenas de San Gregorio)上,由愛杜華多・奇伊達(Eduardo Chillida)設計的「那深奧的是空氣」(Lo profundo es el aire,1982),以及西風花園內,由路易斯・聖地亞哥・帕爾多(Luis Santiago Pardo)設計的「豪爾赫・紀廉和童年」(Jorge Guillén y la infancia,1998)。最後,還有蘿莎・查塞爾紀念像(Monumento a Rosa Chacel,1996),位於西風廣場,也是路易斯・聖地亞哥・帕爾多的創作。歷史性主題雕刻
位於巴亞多利大廣場的安蘇略伯爵紀念像(1903),是奧雷略・卡雷特羅(1903)的作品。紀念碑部分則有哥倫布廣場上的哥倫布紀念碑(1905),由安東尼奧・蘇西略(Antonio Susillo,1905)所作、以及菲利普二世紀念碑(Monumento a Felipe II,1964),位於聖保羅廣場(Plaza de San Pablo),由費德里科・柯亞巫特(Federico Collaut)所作─現存者為龐佩約・萊奧尼(Pompeyo Leoni)的複製品。創意的世界……
發現花園(Glorieta del Descubrimiento)內,有費利西亞諾・阿瓦雷茲 (Feliciano Álvarez)的作品:溝通(Comunicación,1980)。璜・卡洛斯一世大道(Paseo de Juan Carlos I)上的和諧(Concordia,1996);馬德里廣場(Plaza de Madrid)上的相遇(Encuentro,1997),也都由費利西亞諾・阿瓦雷茲所創作。施洗者約翰拉・撒葉廣場(Plaza de Juan Bautista La Salle)上則有何西・安德烈斯・科埃優(José Andrés Coello)的作品:高尚II(Generosidad II,1998)。抽象表現主義
西洛哥(Siroco,1998),位於北方車站前廣場,為費利西亞諾・阿瓦雷茲的作品;聲音造型圓柱(Columna forma del sonido),位於索利亞大道和南方內圓環相接口,為洛倫索・弗奇亞(Lorenzo Frechilla,1999)的作品;電影場景(Escenario para una película,1999),位於索利亞大道,由丹尼斯・奧本海姆(Denis Oppenheim)創作。最後,還有帕戈索市民廣場(Plaza del Centro Cívico Parquesol)的惡魔石墓(Dolmendemón,1994)。寓言作品
向社會志工致敬(Homenaje al voluntariado social,1996 ),位於西班牙廣場,由愛杜華多・瓜德拉多(Eduardo Cuadrado)創作;巴亞多利之門(Puertas de Valladolid ),位於索利亞大道與魯維達公路(Ctra. de Rueda)相交路口,由克里斯托瓦爾・加瓦龍(Cristóbal Gabarrón,1997)創作;為月而舞─向當代女性致敬(Danzando para la luna,1999),位於塞哥維亞大道(Avda. de Segovia),由安娜・赫南多(Ana Hernando)創作;西班牙在拉美統治四百年紀念碑(1998),位於西班牙語民族花園,由巴里歐(J.M. Barrio)、卡馬雷羅(I. Camarero)以及薩伊斯・阿哈(A. Sáinz de Aja)共同創作。還有更多...
阿爾坎塔拉的獵人(Cazadores de Alcántara,1931)位於索利亞大道,由馬里亞諾・貝柳雷(Mariano Belliure)創作。西班牙廣場、里貝拉・卡斯提亞公園(Parque Ribera de Castilla)內有何西・安德烈斯・科埃優的壁畫。笑匠(El Comediante,1996),位於馬蒂與蒙梭廣場,由愛杜華多・瓜德拉多(1996)創作。坎普格蘭大園攝影師(Fotógrafo del Campo Grande,1994),位於坎普格蘭花園,由愛杜華多・瓜德拉多(1994)創作。坎蒂亞(Candía,1996),位於里貝拉・卡斯提亞公園,由安娜・希門尼斯創作。女孩閱讀像(Niña leyendo,2002),位於戰爭廣場(Plaza de la Batallas),由貝倫・岡薩雷斯(Belén González)創作。生命主幹(Tronco de la vida,2002),位於楓樹廣場(Plaza de los Arces),由貝尼托・毛萊(Benito Mauleón)創作。倒下的樹(Árbol caído,2003),位於運河口花園,由卡洛斯・帕斯(Carlos de Paz)創作。都市衛軍(Guardia urbano,2004),位於多克特里諾斯及瑪麗亞・莫利納 (Doctrinos y María de Molina) 街角,由安娜・布蘭科(Ana Blanco)創作。骰骨的雙晶(Macla de dos cuboides abiertos,2004),位於聖奧斯汀教堂(Iglesia de San Agustín)考古公園,由豪爾赫・奥泰薩(Jorge Oteiza)創作。最後,還有聖像雕刻家紀念碑(Monumento al imaginero,2005),位於安古斯提亞斯街道(C/ de las Angustias),由赫蘇斯・特拉波特 (Jesús Trapote)創作而成。
聖週
宗教與藝術
巴亞多利遊行活動雖於1920年獲得大主教瑞米喬・甘達些齊(Remigio Gandásequi)的准許,卻已不及現代時期(15、16世紀末)那段光輝歲月。然而整體上,遊行無疑是當地史載最具代表性的活動。 由19個宗教團體組成的懺悔隊伍,計上千名成員身穿悔罪服,藉由各色服裝、聲音和令人震撼的佈景,為耶穌受難舉行紀念儀式。神聖的光環籠罩、凸顯了這座城市。若深入觀察,您會發現這是個無與倫比的藝術遺產、神聖的宗教紀念活動。
城市建築 宗教與市民紀念建築
巴亞多利的聖保羅廣場是最具代表性的紀念建築之一,有壯觀的聖保羅教堂(15世紀)、王宮(1527),以及皮門特爾宮殿(為菲利普二世出生地)。這座廣場與卡德納聖格雷戈里奧街相通;而在這條街上我們能看見氣派的聖格雷戈里奧學院(1496)─現為國立雕刻藝術博物館、維葉納宮殿、伯爵貢多瑪爾宮殿或稱太陽之家 (1539)以及長者聖貝尼托教堂(16世紀)。 上述的維葉納宮殿面向格拉那達‧路易斯修士街道(C/ de Fray Luis de Granada),在這條街上可參觀荷西・索利亞博物館之家(19世紀),不到幾公尺即可到達聖馬丁教堂(1588)。那兒保存了一座十三世紀初美麗的羅馬式塔樓。再步行短短五分鐘,就能在安古斯提亞道 (C/ de las Angustias)盡頭發現卡爾德隆・巴爾卡劇院和安古斯提亞教堂(1597)。 從這兒起,接近安提瓜廣場(Plaza de la Antigua)處設立了安提瓜教堂,一旁也有優雅、高貴的羅馬式塔樓;再向不遠處望去就是巴亞多利大學(1716-1718)。順著書香道(C/ de la Librería)走下去,您會看見聖克魯茲學院(Colegio de Santa Cruz,1491)一整排雄偉的建築,以及風格兼容並蓄的聖荷西學院(Colegio de San José,1882-1884)。您亦可沿著未完成大教堂的外牆前進,其埃雷拉式(Juan de Herrera)建築外觀將伴隨著我們到黃金噴泉和巴亞多利大廣場。您也可以中途繞個彎,參觀古提埃雷斯通道(Pasaje de Gutiérrez, 1886),以及凱旋公爵街(Duque de la Victoria)上老舊的卡斯提亞銀行(1900)或娛樂廣場(Círculo de Recreo,1901)。 巴亞多利主廣場周邊圍繞著相當有特色的廊道,豪華的市政廳(Casa Consistorial,1908)就座落在那兒,「餘留的空地」則建造了郵政及電報中心(1913)、皇家聖貝尼托紀念區(12-20世紀)以及重建為市政檔案大樓的聖奧古斯丁教堂(16世紀)。主廣場美觀的外型設計一路延伸到八角形廣場和銀器街;廣場一角則矗立著維拉克魯斯教堂(Iglesia de la Vera Cruz,1581),極為靠近山谷市集(Mercado del Val,1878),是當時著名的鋼鐵建築。 巴亞多利主廣場和索利亞廣場都位在聖地牙哥熱鬧的街道上,這兩座廣場都具有無可置疑的紀念價值:聖地牙哥教堂(15世紀),還有往前一點的法國人教堂(Iglesia de las Francesas,17世紀,現為展覽廳)都離豪華的塔巴斯庭園(Patio de las Tabas,十六世紀)很近。 向前走,直到有百年歷史的北方車站(1891);整修後的靜修大道(Paseo de Recoletos)被三個巴亞多利不可或缺的市民空間所襯托,形成一壯觀的城市生活空間:坎普格蘭大道、靜修小徑(城市與現代的教堂建築)以及米格爾伊斯卡街(C/ de Miguel Íscar),在那條街上可以看到賽萬提斯之家。 坎普格蘭花園的入口處,騎士學院(Academia de Caballería,1922)不須多加裝飾即相當醒目;出口處則位於王子道路的盡頭。另外,還有一條菲律賓人街道(Paseo de Filipinos),提供聖奧古斯丁教堂和菲律賓・奧古斯丁皇家學院(Real Colegio de Agustinos Filipinos,18世紀,現為東方博物館總部)的人住宿。此外,還有聖約翰・黎德蘭教堂(Iglesia de San Juan de Letrán)以及雷巴拉多拉斯修道院(Convento de RR.MM. Reparadoras,18世紀)。
節慶派對
春光爛漫之際,巴亞多利以著名的鬥牛慶祝活動,紀念其守護聖人聖佩德羅・雷加拉多(San Pedro Regalado)的誕辰(5月13日)。短短一個半月後,巴亞多利人會在1982年世足賽大道(Avda. del Mundial 82)市集區點起聖火及長明燈,慶祝夏天、以及聖約翰節的到來。 夏令時節過後,巴亞多利人傾巢而出,共同舉辦聖羅蘭索聖母(Nuestra Señora de San Lorenzo,為巴亞多利女守護聖人,9月8日)紀念慶典。這是地方上行之已久的年度節慶,其慶祝活動頗負盛名,包括戲劇、皇家市集、煙火秀、「今日市集」、美食品嚐會、手工藝展覽會、鬥牛秀、露天舞會和大眾音樂會。工商業聯合舉辦的國際產品展當然也不能遺漏。 即使進入寒冷的冬天,巴亞多利仍熱情迎接聖誕節的到來。二月四旬齋期之前,這座城市又轉身投入嘉年華會;短暫的節慶使這座城市恢復年輕,民眾皆相當重視。
味蕾饗宴(A pedir de Boca)
巴亞多利佳餚的特色在於結合傳統與現代風味、色彩以及香氣,能夠凸顯出優雅的味覺效果。火烤羔羊附上萵苣苗麵包,佐以里貝拉(Ribera)的葡萄酒、西加雷斯(Cigales)的淺紅葡萄酒,或盧耶達(Rueda)的白酒,是巴亞多利地區的招牌菜色。 此外,當地所有的豬肉製品都是地方特色美食。每當天氣變冷,巴亞多利人會毫不猶豫地喝起西班牙著名的大蒜湯,或卡斯提亞風味湯暖暖身子。野味和熱食是最受歡迎的菜色,其中有名的幾道像是野兔飯、醃山鶉、燉乳鴿、火烤鵪鶉和兔子。 巴亞多利的乳酪主要由羊奶製成,每個生產步驟都清楚分明,足以媲美比亞隆(Villalón)出產的新鮮牛乳酪。若再加上蜂蜜或馧桲,簡直是人間美味。 若要為這趟美食之旅畫下「甜美」的句點,沒有什麼比當地甜點師父精心準備的燉煮咖啡,或淺嘗一口果渣酒(orujo)再好不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