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歐洲文化論壇第 14場 (2019 年 9 月 28 日)的「歐語聽說讀寫的策略與趣談—多彩繽紛的語言萬花筒」前言簡介中,我寫到「根據美國國際語言暑期學院(SIL International)《民族語》(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的統計,全球至少有 7102 種語言,亞洲有 2301 種; 非洲有 2138 種; 美洲有 1064 種; 歐洲約有 286 種。2004年聯合國捍衛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研討會中,提到全世界目前有7000多種語言,大抵是依照 SIL International這個研究統計。」時隔近 20 年,「這麼多語言,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估計,約有96% 的語言只有3% 的人在使用,超過 2000 種語言,母語人數不足 1000人。在未來300年裡如果採取有力措施則還能保留2000種。」
        即便有 2000 種語言,泰半止於口說溝通使用,書寫的文字則更稀少,遑論創作。如以最高聲譽的諾貝爾文學獎來審視,從 1901年至2022 年,得獎的國家雖有 43 國,書寫的語言僅止於 24 種。歐盟國家中,法文、徳文,瑞典文、波蘭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名列前茅,但總體而言,自然在英語之後。
        臺灣歐洲文化論壇第23 場以「歐語跨越國度的書寫與創作」為主題,主要著眼於上述提到的多種語言使用逐漸式微,而強勢語言隨著強勢國家和強勢(流行)文化的發展,越來越有壟斷主導的趨勢,讓其他弱勢語言更加消長。相對而言,歐盟國家的語言仍屬於關鍵的優勢語言(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等等),但是一般普羅大眾也僅止於認識該語言所屬的國家,對這些語言跨越國度所書寫創作的文學,熟悉和接受度、或是閱讀,遠遠不如英語所向披靡的廣大世界。換言之,我們知道以英語創作的文學有美國、加拿大、英國、愛爾蘭、紐澳、南非、印度 … 等上百個國家,可能不知道歐語本身,在歐盟界定為官方語言的國家之外,是否也有同樣的延展與外溢影響力,在其他國度同時被列為官方語言,或是因某種特殊的歷史因素,境內也有這些歐語書寫創作的空間,並且展現了殊異的文化特色。
        歐語,亦然。以經典文學來看,瑞典文,波蘭文的深耕不可小覷,在亞洲的發展卻相對受限,人才發展的質量不若德法西義等關鍵第二外語。因此,此次主題「歐語跨越國度的書寫與創作」仍以德、法、西三種語言為主。可喜的是,我們邀請到旅居奧地利十餘年的陳學毅教授,他以〈消逝國境的哈布斯堡王朝文學〉帶領大家審視這個歐洲歷史上堪稱最為顯赫、統治地域最廣的王室,如何在當代變成作家筆下緬懷追思的圖騰,其書寫語言之眾,分佈國家之多,令人稱奇。「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歷史與現代的語言及地理幅員,已打破疆界,截然不同,今昔歷歷在目,儼然一個不存在卻活生生的真實。
        徐佳華副教授的〈一個文學的誕生:阿爾及利亞的法語文學〉開疆闢土,啟發我們跳脫已然熟悉的加拿大魁北克法語文學,或是歐洲的比利時法語文學,遠征非洲的頂端,探索卡繆在《異鄉人》當中也曾著墨刻畫的阿爾及利亞。阿爾及利亞不僅是被法語書寫的背景與故事所在,更是當地作家自我孕育、耕耘創作的園地,一個自我發聲與身分認同的啟蒙與再造的國度。從歐洲的殖民者—法國到非洲的被殖民者阿爾及利亞,彼此的文化同質性或扞格之處,在後殖民時代,值得我們探索深思其變異,這當中的離散、文化認同、對殖民者的排斥與接受,可以延伸到其他歐洲殖民國家(西葡等國)的對照記。
        張淑英教授的〈西班牙語的日(不)落文學〉,在廣袤又豐富的西班牙和拉丁美洲西語文學之外,探尋有哪些是往昔日不落帝國的影痕,而今仍存在卻又似日薄西山地漸次邊緣化。除了歐洲和拉丁美洲之外,北美洲的美國,有著大批的拉丁後裔,生於斯,長於斯,說英語講西語,卻用西語寫作。亞洲的菲律賓,百餘年前(1898)的「美西戰爭」已從西班牙語轉成英語的國家,二十世紀仍然有西語文學的「黃金時期」。加勒比海的英語國家貝里斯,也有熱衷西語創作的作家(例如David N. Ruiz); 而非洲的赤道幾內亞,西、葡、法語皆為官方語言,自然也有西語的書寫與創作。這些地域,值得我們關注,或許成為明日的新興(新星)文學。


論壇總召    張淑英

現為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授。現為「臺灣西班牙語學會」理事長。馬德大學西班牙&拉丁美洲文學博士。2016年膺選西班牙皇家學院(RAE)外籍院士。2019年起為西班牙王室索利亞公爵基金會通訊委員。2019-2022借調清華大學外語系兼校長室特別顧問。2013-2019 擔任臺灣大學國際長、2011-2013擔任學院副院長。為《英語島》定期撰文。學術專長為當代西班牙、拉丁美洲文學。近年專注旅行文學、流浪漢小說、殖民時期紀事、漢、西、閩南翻譯等研究(研究團隊榮獲西班牙2023年「第一屆索里亞公爵國際西班牙語學研究講座」首獎)。中譯《探險家旅行圖誌》(葡文)、《世界圖繪》(拉丁-中文雙語)、中譯西《零度以上的風景》(北島著)和西譯中《如此蒼白的心》等二十部作品。



國立台師範大學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專任教授    陳學毅

陳學毅是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專任教授,主要學歷為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哲學博士,以探究文化間際哲學與後現代思想之關聯為博士論文。 自小旅居奧地利維也納,除了在台灣讀過小學之外,國中、高中、大學與研究所,皆在奧地利維也納完成。回國之後,開始於東吳大學哲學系、淡江大學德國語文學系與台師大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任教,從2008年2月開始至今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專任教師。 從小就對文化、語言、認同議題感到極大的興趣,因此選擇哲學、文化與語言為主要研究方向。目前研究的焦點為:文化間際哲學,文化記憶,歷史與記憶,忘記與原諒等議題。主要教學課程為:歐洲文化、語言與文化觀光相關課程。



中央大學法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徐佳華

徐佳華,基隆人,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畢業,法國新索邦巴黎第三大學法國語言、文學及文化博士,目前為國立中央大學法國語文學系副教授。教授課程涵跨語言與文學,如「文法與寫作」、「口語表達」、「二十世紀法國文學專題研究」和「北非法語文學」等,曾獲校級教學優良獎及優良導師獎等獎項肯定。學術領域為二十世紀法國文學,專長及長期研究對象是來自阿爾及利亞的法國作家卡繆(Albert Camus)。為了了解與卡繆同一時期的阿爾及利亞文學地景,因而踏入法國殖民期間北非馬格里布地區法語文學的世界。研究發表不輟。譯有卡繆的短篇小說集《放逐與王國》。



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張淑英

張淑英,現為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授,臺灣西班牙語學會理事長。馬德里大學西班牙&拉丁美洲文學博士。2016年膺選西班牙皇家學院(RAE)外籍院士。2019年起為西班牙王室索利亞公爵基金會通訊委員。2019-2022借調清華大學外語系兼校長室特別顧問。2013-2019 擔任臺灣大學國際長、2011-2013擔任文學院副院長。2016年起為《英語島》每月專欄撰文。學術專長為當代西班牙、拉丁美洲文學與電影。近年專注旅行文學、流浪漢小說、殖民時期紀事、漢、西、閩南文獻等研究。西譯中、葡譯中、中譯西等翻譯作品共二十部。




會議全文

點圖看講座摘要


陳學毅

Project 01

消逝國境的哈布斯堡王朝文學

         當我們在談論某個國家的文學的時候,我們通常會以區域、文化、國家或是語言為分類的主軸。筆者今天所想提及的文學,是涉及一個已經不存在國家的文學。國家這一個名詞,或許針對筆者所提及的文學分類,並不是一個適當的分類方法,因為筆者所講述的區域與時代,正是從君主王朝轉變成民族國家(nation state)的轉折點。哈布斯堡王朝並不等同現今的奧地利。狹義的奧地利文學,一般所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奧地利成為民族國家之後的文學,並且以德語為主要的文學語言。其描述的故事,與哈布斯堡王朝時代的文學作品有很大的差異。 在哈布斯堡王朝瓦解前後,許多文學作家、詩人的著作,記錄下帝國滅亡的時刻,有些懷舊地敘述多元民族和平融合生活的方式,有些則諷刺地批評君主制度的沒落,讚揚民族主義的興起。特別的是,許多地名,因為透過歐洲兩次世界大戰的摧殘,都另以命名,分散在不同現今的國家。許多詞彙,名稱,社會身份與生活方式都已逐漸被遺忘,也不再具有意義。這是否預告了,如同已經消逝的王朝一般,此類文學逐漸被遺忘的趨勢?筆者將在此演講中將講述十九世紀末以及二十世紀初,以哈布斯堡王朝為背景的文學作品,其作家來自於今日之捷克、波蘭、烏克蘭、匈牙利,與奧地利,他們以德文,或是自己的母語,如捷克語等,為撰寫文學的語文,但是他們所描述的卻一致是以哈布斯堡王朝的時代為主題。

徐佳華

Project 01

一個文學的誕生:阿爾及利亞的法語文學

         第一代阿爾及利亞法語文學興起於1930年代晚期,至1950 年代前後漸成一家。當時法國在阿爾及利亞的殖民統治已逾百年(1830-1962),殖民霸權的統治、歷史事件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伴隨著殖民地教育的推展與人民意識的抬頭,造就第一代阿爾及利亞法語作家的崛起。阿爾及利亞法語文學源生於本地傳統與歐洲文化的交會碰撞。作者們肯定法國語言文化的啟蒙,嚮往歐洲文明,以批判精神直視原生社群的困境與不堪。然而,他們也清楚意識到自己被歐洲社會視為他者,面臨界於兩者之間的處境和在其間尋求安身立命之可能的無解難題。以卡比爾裔作家菲拉翁(Mouloud Feraoun,1913-1960)為例,如同本時期其它法語作家,他受法國殖民地教育,以法文寫作,由內部書寫原生族群的傳統與殖民統治下的現實,致力提升原生社群的能見度,卻也毫不隱藏地點出自己的同胞受傳統困縛的境況。第一代的阿爾及利亞法語文學作家或為卡比爾裔、阿拉伯裔或本地出生之歐裔,他們彼此合作,相互提攜,儼然形成了一個跨越族裔的作家社群,在彼時種族與階級皆壁壘分明的局勢下成就出一個族群共生的可能實例,而他們對於阿爾及利亞的歸屬感與認同,也造就了此一法語文學有別於法國文學的獨特畛域。

張淑英

Project 01

西班牙語的日(不)落文學

         本演講以「西班牙語的日(不)落文學」為楔子,追溯西班牙自1492 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後,西班牙語與帝國大業如影隨形深耕,開啟了日不落帝國,同時拓展了以西班牙語為根基的文化、文學、藝術…等發展。1810 年拉丁美洲殖民地各國開始獨立運動,截至1898 年最後的殖民地菲律賓、古巴,波多黎各獨立後,結束西班牙日不落帝國的盛世。然而,西班牙語依然是巴西以外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諸國的官方語言,獨立迄今 200 餘年,仍然以西班牙語書寫創作,於世界文壇煜煜輝赫。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在官方語言或以西語為母語將近六億的人口之外,全球仍有一些國家有為數不少的人以西班牙語創作。因此,本場演講將以西語非官方語言的國家,引介在地西班牙語文學的創作與發展,這些國家包括美國(為數眾多的拉丁美洲移民在美利堅「土生土長」的後代)、菲律賓(經過西班牙 323 年的殖民,又改英語為官方語言之後)、赤道幾內亞、加勒比海的貝里斯等國。這些作家在其創作場域以及生活的國度,受到何種激勵的條件或邊緣化的危機,又是什麼因素讓他們執著於非官方語言的創作。面對西班牙與拉丁美洲蓬勃發展且在世界文壇綻放光芒的西班牙語文學,這些跨越疆域的西班牙語創作,是日不落也是日落文學的一隅。

第二十二屆臺灣歐洲文化論壇

Project 01

臺灣歐洲文化論壇

主題:唱的比說的好聽:歌曲和語言(歐語)、文化的連結
時間:12/3 (週六)下午14:00-16:30
地點:臺灣大學社科院三樓梁國樹國際會議廳
主辦單位:臺灣歐洲聯盟中心、臺大歐盟卓越中心、臺灣大學外文系歐語學群
協辦單位:中華民國(臺灣)歐洲研究協會、臺灣西班牙語學會、政大國際事務學院歐洲聯盟研究國際學分學程


About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