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論壇的主旨本欲探討歌曲(音樂)對語言教學和文化認識的影響與濡染。然因語言和音樂本身就是單獨龐大的學門,難以將兩者合併論談為一體。但是語言和音樂的確可以相輔相成,因愛好音樂而熟悉音樂歸屬的語言,或因語言而熟悉音樂的內涵與故事。許多語言教學的研究多贊同教唱歌曲有助促進與提升語言學習的動機和興趣,尤其對兒童、青少年最有效益。 本場演講以西班牙語為範疇,選定先以經典歌劇《卡門》和流行歌曲《慢慢來》為楔子,探究歌曲教唱和語言學習、文化連結是否形成互補互益關係,讓「好聽」也能「說好」? 其間的疏密關係與影響參數究竟有多強大。 「卡門」之名是西班牙語宗教文化上的「聖母」,源於加爾默羅(Carmelita)修會。「卡門」的形象也來自「吉普賽」族群的想像。十九世紀法國作家梅里美 (Prosper Mérimée)的小說《卡門》(1845)和比才的歌劇《卡門》 (1875),讓這文本的文化元素變裝,極少大眾知道它的根源和意涵。 《慢慢來》雷鬼動(reguetón)的音樂風靡全球,2017年推出迄今 Youtube點閱率是 79 億次。這首歌帶動的效應連非西班牙語學子都可以哼上幾個字。但是,我們也發現歌唱和語言學習是兩條平行線,是語言教學的拋磚石,作為課堂享受教學和放鬆的媒介。 歌唱和教學密切搭配若從文學文化課切入可能更豐富。例如西班牙語的樂壇有一種創作型歌手(cantautor),他們專門將文學詩詞譜曲,唱成歌,錄製唱片,將文學普及化。Manuel Serrat 和 Paco Ibáñez是代表人物。另一種是流行歌曲反映地方特色或民俗風情,例如Joaquín Sabina。這些文化意境豐富的音樂曲風,需要耐性持恆咀嚼,越見其雋永深意。 歌曲的確能影響身心靈,調節情緒,亦能營造趣味、輕鬆氛圍和學習動機,但在語言學習通常止於基礎和表層的吸收。歌曲和音樂若能發揮帶動文化的認識和思考,輔佐文本的理解,則能成就深層的跨藝術和跨文類的教學與研究。
不同於民謠和古典音樂,流行音樂沒有地域性,曲調簡單,篇幅短小,內容雅俗共賞容易傳唱。隨著工業社會發展,中產階級人口遽增,娛樂場所和電子傳媒普及,本由商業機制主導的流行音樂在娛樂之外,亦能藉由抒發心情的歌詞紀錄/反映社會脈動與變遷。旋律與歌詞相輔相成,好的音樂只要幾小節就能貼切展演時代氛圍,好的歌詞能讓聽眾產生共鳴琅琅上口,兩者加乘所發揮的影響力,或引發的爭議,可不只一點點。 我們從據說流行於二戰末期、至今幾乎人人都會哼唱兩句的《再會了,心愛的》(Bella ciao, ?)開始,聽聽看《飛向藍天》(Nel blu dipinto di blu, 1958)如何宣告義大利已擺脫戰爭陰影,《海水的味道》(Sapore di sale, 1963)則進一步傳遞出經濟復甦的訊息;明明70年代社會動盪,卻有一連串義式情歌如《這個渺小的偉大愛情》(Questo piccolo grande amore, 1972)問世;象徵向灰暗年代告別的《前行》(Strada facendo, 1981)拉開80年代序幕,再由激昂的《那年義大利夏天》(Un estate Italian, 1989-1990)為這10年畫下句點;原本期待歌舞昇平時代來臨,卻等來了《男人德性》(Gli uomini non cambiano, 1992)、《去你X的》(Vaffanculo, 1993)接連用最直白的文字控訴愛情與社會;邁入新世紀,《女大學生》(Studentessa universitaria, 2005)揭露「千歐世代」的心酸與無奈,而應該要為義大利年輕人擘劃未來的政治人物卻高唱造神歌曲《幸好我們有你》(Meno male che Silvio c’è,2002/2008)。 加入歐元市場後未見起色,反而失去自明性好長一段時間的義大利音樂界/社會,會隨著Maneskin樂團以《閉嘴,乖》(Zitti e buoni, 2021)崛起成為新世代偶像,成功展現新氣象嗎?
本文的法國歌曲將以五個面向依序敘說 : 歌謠世界、詩歌與音樂之結合、流行歌曲、音樂劇,最終是歌曲與文法課教學。 四首法國兒童歌謠 : 1)家喻戶曉的《傑克修士》(Frère Jacques),國語版的標題為 《兩隻老虎》;2) 聞名世界的《啊 ! 媽媽,我將要跟您說嗎 ? 》(Ah ! vous dirai-je, maman ? ),國語版的標題為《小星星》;3)中世紀的兒歌《您會種高麗菜》(Savez-vous planter les choux ) 瞭解中世紀高麗菜的種植;4) 15世紀中葉描寫男女《在亞維儂橋上》(Sur le pont d’Avignon)跳舞歡樂之情景。 接著談詩歌與音樂之結合,介紹法國19及20世紀詩人的詩被多位法國或他國音樂家譜成曲,包括藝術歌曲與流行歌曲,不同的詮釋都能迸出燦爛與浪漫的音樂火花。 近年來國人在台灣聽到法國流行歌曲的機會也愈來愈多,幾首令人熟悉的歌曲如 :《大海》( La mer )、《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香榭里榭大道》(Les Champs-Elysées)、《我不想工作》(Je ne veux pas travailler)等等。曾來台演出的四齣法國音樂劇,包括《鐘樓怪人》(Notre-Dame de Paris)、《小王子》(Le Petit Prince)、《羅密歐與茱麗葉》(Roméo et Juilette)及《搖滾莫札特》(Mozart, l'opéra rock)受到很多國人的喜愛,其中的一些歌曲也深深扣著人們的心弦。 本人從事法語教學工作三十年,法語歌曲運用於法語課堂一直都是我教學策略的首選,尤其是在會話課(不列舉歌曲)及文法課。何時運用法國歌曲? 依據課程內容而言,兩門課的選歌各有竅門。文法課,除了解釋規則與做各種類型的練習之外,則按照文法單元融入法國歌曲,讓課程變得更生動、有趣及具實用性。學生藉由反覆聆聽歌詞更能吸收文法的運用,教師輔以法譯中,協助他們深入了解歌詞的涵意。如此一來,學生才能活用文法達到學以致用。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聆聽這些浪漫迷人的法國歌曲吧!
主題:唱的比說的好聽:歌曲和語言(歐語)、文化的連結
時間:10/8 (週六)下午14:00-16:30
地點:臺灣大學社科院三樓梁國樹國際會議廳
主辦單位:臺灣歐洲聯盟中心、臺大歐盟卓越中心、臺灣大學外文系歐語學群
協辦單位:中華民國(臺灣)歐洲研究協會、臺灣西班牙語學會、東華大學歐盟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