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擁有最多使用者的歐語教學(依序為西班牙語、法語、德語)已在台灣深耕超過半個世紀。外語教學在台灣的教育佔有一席之地,越來越多台灣學生選擇學習第二語言。英語、日語、西班牙語、法語和德語是最受歡迎的語言,其中最多人選擇學習英語和日語,因為前者是國際通用語言,後者則是深受流行文化和近鄰友邦的關係與影響。然而,越來越多年輕人(有些甚至尚未成年)精通英語或日語後,願意投入西語、法語或德語的學習。此風氣值得嘉許,亦代表台灣正在邁向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數種外語的學習將為下一代的教育扎根,培養出國家未來社會與經濟的舵手。
        在台灣,教育部已在各學級推廣第二外語教育25年,因為學習及使用第二外語,能幫助我們進一步多方獲得資訊。此外,自1996年起,教育部除了將歐語教育納入大專院校課程外,亦將第二外語的課程規劃納入高中選修課,為教師與學生帶來了更多樣的選擇。根據教育部的資料,台灣的歐語教育經歷了25年的榮景,而現今面臨的主要課題如下:出生率下降,學習人口可能相對遞減,而其他非歐語的第二外語選項增加;符合現代社會變動與莘莘學子需求的課程設計;融合新科技的創新課程規劃;不同學級的本國與外籍教師協同合作;提供更多專為中文母語者開發的歐語教科書與教材;深化培養年輕在地教師,鼓勵深造強化學養,進一步投入大學教學環境;教師規劃生動活潑的互動式教學;積極培育更多有意將歐語融入未來生活的台灣學生,這些均是台灣歐語教師們在未來數十年間必須面對的挑戰。
        有鑿於此,為了面對上述21世紀的挑戰,現今台灣社會需要歐語教學上的反思與創新,以建立一個嶄新的願景,這也是今天來自法國、奧地利與西班牙的三位主講人所要闡述的主題。三位不但中文流利,且在台灣都有豐富的教授各自母語的經驗。良好的教育(包括歐語教育)有助於面對現今諸多社會問題,帶來更多機會並引領我們朝向一個更公平、平權與團結的社會前進。 柏林博物館島脈絡下的洪堡論壇(其以非歐洲文化的殖民收藏為主)引發的世界文化史新義與博物館群文化呈現之討論; 二為暫時的展覽節慶事件觀光創意活化,與遺產永久保存的時空辯證反省,以威尼斯雙年展為例; 三為自然與文化遺產的分類整合,以法國諾曼第植物花園遺產為例。希望此論壇能提供台灣社會對歐洲文化遺產的近期討論,更多另類向度的認識與思考。


論壇總召    張淑英

現為清華大學外語系教授兼校長室特別顧問 (臺大外文系借調)。馬德里大學西班牙&拉丁美洲文學博士。 輔仁大學西文系/所學士、碩士。2016 年膺選西班牙皇家學院外籍院士。 2019年起為西班牙王室索利亞伯爵基金會通訊委員。2011-2013 擔任臺大文學院副院長。2013.08-2019.01 擔任臺灣大學國際長。
現為《英語島》定期撰文。 學術專長為當代西班牙、拉丁美洲文學。近年專注旅行文學、流浪漢小說、殖民時期紀事、黑色小說與電影、中西筆譯等研究。 中譯《世界圖繪》; 《什麼是民主》,《關於社會階級》、《這就是獨裁》、《女生 男生》繪本; 《佩德羅.巴拉莫》、《紙房子裡的人》,《亞卡利亞之旅》、《杜瓦特家族》,西譯北島的《零度以上的風景》等十餘部作品。



主講人    薛法藍 (Jean-François Petit de Chemellier)

自法國來的他,畢業於巴黎索邦第一大學哲學系碩士、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系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生,同時當中法語自由譯者,也擔任淡江大學外國語文學院法國語文學系講師,指導台灣學生中法口筆譯。薛法藍對三個國家的教育制度熟悉,在台灣跟中國都具有教授法語的經驗。研究方向其中為翻譯教學與法語教學,尤其是對法國專業翻譯人員和法語學生培訓的特徵和挑戰。另一個研究方向以神經語言學的技術,如事件相關腦電位(ERP),來探討雙語和翻譯的能力。





主講人    金郁夫 (Josef Goldberger)

自2017年9月起,金郁夫博士(Dr. Josef Goldberger)擔任DAAD台北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主任,並任教於國立政治大學歐洲語文學系。金郁夫博士獲得柏林洪堡大學比較教育學博士學位。「中國高等教育體系的國際化」為其研究的主題。同時,他任職於洪堡大學國際事務處,負責澳亞地區學術合作計畫。至2014年底前,金郁夫博士在中國生活和工作了十二年。他曾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齊齊哈爾大學和人民大學任教。於2009年至2012年期間他還擔任DAAD駐北京辦事處的市場研究主管。2008年曾擔任歌德學院的項目計畫負責人。金郁夫博士曾在維也納大學和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學習漢學、德語文學和比較文學。




主講人    馬里奧 (Mario Santander Oliván)

來自西班牙北部的多山小城韋斯卡, 是一個很勤勞、樂觀、具幽默感的西班牙文老師。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班畢業, 定居臺灣10餘年以教學嚴謹、中文流利而享譽學生之間, 現任國立政治大學歐洲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曾任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暨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研究專長為中西翻譯及西班牙文教學, 期盼將西班牙文的教學技能及方法付諸實踐, 給學生更好的教育。 熱愛美食、旅遊、歷史、不同文化及語言。104至107學年間, 四度榮獲臺灣大學教學優良教師獎。著作有《西班牙美食開口說: 用西班牙文認識西班牙飲食文 化》和《愛上西班牙文A1》(瑞蘭國際出版)。



點圖看講座摘要


薛法藍 (Jean-François Petit de Chemellier)

Project 01

《法語教學在台灣的現況與挑戰》

         法語是台灣第三個最熱門的外語(僅次於英語和日語),估計在台灣有十萬到二十萬人會講法語,也約有一萬五千人正在學法語。全台灣有兩百多所高中開設了法語選修課程,共約有一萬三千名學生,也有七所大學設立了法語系,共約有兩千名學生。法語在台灣這麽受歡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教育程度比較高的人和知識分子的心目中,法國文化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這就是法語教學的優勢所在,但是這不代表法語教學在台灣不會面臨任何挑戰。其實,法語教學的優勢剛好也是它最大的挑戰,因為這種正面的刻板印象容易限制法語教學的發展空間。因為法國文化帶來的吸引力,有不少人以為法語在法國才用得到,也有不少人以為喜歡哲學、藝術或料理的人才需要學法語。事實上,在五洲都用得到法語,估計2050年,法語就成爲第三種語言,會講法語的人就達到7億,其中85%會在非洲。法語也不只是一個充滿文化的語言,也是一個外交,貿易和科技的語言,尤其是隨著非州的工業化和經濟發展,法語會扮演重要的角色。以後,為了擴大法語教學在台灣的發展空間,從課本中到課堂上,從教師的文化和學術背景到法語課程内容,法語教學不能只依賴原來的吸引力,反而要給台灣學習者介紹法語未來的可能性。

金郁夫 (Josef Goldberger)

Project 01

《危機中的台灣德語文學研究:盤點》

         在學生人數下降的背景下,面對德語是特別難學的語言的指責,台灣的德語文學研究處境艱難。而且台灣的德語文學研究畢業生還被認為難以進入就業市場。目前台灣(還)有七所德語學系,但其繼續存在已受到嚴重威脅。但同時,台灣的德語教學似乎正在蓬勃發展,80多所大學的外國語言中心和其附屬機構提供德語課程,以及無數私立語言學校林立就是最好的證明。教師和決策者普遍認為台灣的德語文學研究需要改革,這從2019年由DAAD 就該主題所籌辦的兩次會議活動可推論出。台灣德語系教師在課程描述中提出了類似的問題:課程結構性的缺陷、課程描述不充分、師資內部缺乏溝通和協調等。德語系擔心它們是否能繼續生存,因為在台灣越來越難招募到有積極性和有才華的學生就讀他們的課程,且也缺乏青年教師可保證德語研究領域學術教學的持續。

馬里奧 (Mario Santander Oliván)

Project 01

《在台灣創造嶄新的西班牙語教學環境》

         西班牙語的母語使用者為世界第二多,僅次於中文。現今共有 5.8 億人使用西班牙語,而西語人士占世界人口的 7.6%。如果按照語言總使用人口數排序,西班牙語是第三名,緊接在英文和中文之後。在台灣,多數中華民國的邦交國為西語系國家。至少 2000 名學生就讀於五所大學的西班牙語文學系,另有上萬名學生曾在台灣其他的大學選修西語課。此外,還有眾多高中、私立學院、語文中心提供西語課程。2021 年 9 月,臺灣西班牙語學會成立,從此扮演台灣西語文化場域中不可或缺的參與者,為台灣的西班牙語推廣創下新的里程碑。雖然台灣的西語學習風氣漸長,但西語教學如同其他歐洲語系,將在未來數十年面臨各式各樣的挑戰。出生率下降和其他第二外語選項增加 (例如東南亞語種),對西語在台灣的推廣環境構成重大的挑戰。在符合 21 世紀需求的課程設計中,來自不同學級的中外籍教師偕同合作,並提供更多專為中文母語者開發的西語教科書與教材,深化培養年輕在地教師,加強投入大學教學環境,並且教育更多有意將西語融入未來生活的台灣學生,均是台灣西班牙語教師與專家們必須面對的挑戰,以堅守這項艱鉅又充滿熱情的任務--在福爾摩沙美麗之島上傳授一種美麗的語言。

第二十屆臺灣歐洲文化論壇

Project 01

臺灣歐洲文化論壇

主題:歐洲藝術文化遺產的展演與反思:德國,義大利,法國
時間:12/18 (週六下午14:00-16:30) (延至 2022年 3月 19日舉行)
地點:清華大學名人堂
主辦單位:臺灣歐洲聯盟中心、臺大歐盟卓越中心、臺灣大學外文系歐語學群、清華大學外語系
協辦單位:中華民國(臺灣)歐洲研究協會、清華大學全球處、臺灣西班牙語學會


About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