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才在線上開幕的洪堡論壇(Humboldt Forum)是一個位於柏林核心地帶的非歐洲文化博物館,目的在於銜接柏林的博物館島,同時做為德國和世界文化的銜接的機構。這棟龐大的博物館有一個極為特殊的建築外貌,是部分十九世紀時柏林宮(Berliner Schloss)的重建和部分現代建築的並呈,而拱頂上卻又有象徵基督教的十字架,乘載的歷史記憶相互重疊,而象徵性和功能彼此矛盾。柏林宮的歷史是自十五世紀以來歷代君王逐漸擴建的結果,因此擁有巴洛克的輝煌樣式和歷史主義(Historicism)的精神。這棟建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已曾經是博物館,大戰及間遭炸毀而荒廢。兩德分裂後位處東柏林,因為帝王居所的歷史與社會主義精神相違而遭完全拆除。1976年東德在拆除的此位置建設了政治核心-共和國宮(Palast der Republik),即東德人民議會(Volkskammer)的所在地。兩德統一後,一度有保留共和國宮做為艱困文化資產(difficult / negative heritage)的討論,但因內部建材有石綿網汙染,最後還是完全拆除,而使柏林市中心的這片地段成為空地。2002年起,民間掀起在此重建華麗的柏林宮之倡議和募款活動,而德國國會則必須廣納輿論並做出決議。這個重建計畫是否有國族主義內涵?復古行動呈現了何種歷史銜接性的詮釋?整合了部分現代樣式的複合建築是妥協還是新舊融合?在首都核心的非歐洲文化博物館,是否是德國向其他文化敞開大門的手勢?
威尼斯,永恆的世界文化遺產藝術古城,也是充滿事件的活力城市 (面具節,雙年展,影展,帆船節),此知名景點也引起當今反觀光化爭議與反思。我將以1895年始在威尼斯舉辦的藝術與建築雙年展來引導觀看此城市,其作為當代前衛藝術的全球舞台已有126年的歷史。當國際性的雙年展常是匯聚跨國的能量平台,但也常失卻主辦地文化特色,也常是須萸縱逝的節慶事件,未能留下歷史檔案與空間遺產。威尼斯雙年展做為全球雙年展的歷史原型,卻特別地擁有其在地主導性,累積歷史檔案中心,運用歷史廢墟,展覽遺產轉為城市地標,以及展覽反思性對話的資源。我將提出事件遺產此概念,以威尼斯雙年展為例,首先將從歷史與空間形成,談其在全球當代雙年展中的主導地位與其展覽風格之塑型; 其次再談其歷史檔案與空間遺產累積; 最後將以藝術雙年展中的各類反身性對話實例做為結語。
Le Bois des Moutiers集合了19世紀歐洲的植物大發現大交流時期的精神,與發達資本主義時期的銀行家背景,加上從印象派以來,諾曼第成為許多藝文事件的重要場所的[場所精神]. 法蘭西學院院士歐色那提到Le Bois des Moutiers的最大特色是1.[植物的諾亞方舟]的想法.2.諾曼第(Haute-Normandie)的Dieppe小鎮是印象派畫家們所珍愛而經常聚集的小鎮.3.Bois des Moutiers花園是法國唯一的十九世紀工藝運動歷史上的花園,它集合了英國工藝運動(mouvement Arts & Crafts)中最關鍵的威廉.莫里斯團隊(William Morris & Co)的工藝匠師團隊Lutyens打造莊園的室內空間設計. 4. Le Bois des Moutiers也找來了[前拉菲爾]藝術家羅伯.安寧.貝爾(Robert Anning Bell)來為室內的牆面進行創作.5.花園建設受園藝景觀設計師葛楚.節寇爾(Gertrude Jekyll)的啟發,強調和諧和搭襯性的花園景觀,與魯伊斯坦(Sir Edwin Luytens)的合作. 6.加上當時的花園主人吉姆.馬列(Guillaume Mallet)超過四十年的用心與勞動,才能成就整個花園的基本規模.
主題:歐洲藝術文化遺產的展演與反思:德國,義大利,法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社科院3樓梁國樹國際會議廳
時間:11/27 (週六下午14:00-16:30)
地點:社科院3樓梁國樹國際會議廳
主辦單位:臺灣歐洲聯盟中心、臺大歐盟卓越中心、臺灣大學外文系歐語學群、清華大學外語系、臺灣西班牙語學會
協辦單位:中華民國(臺灣)歐洲研究協會、清華大學全球處yle="padding-left:100px; font-size:22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