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童年,回首來時路,你的童年如何? 曾留下什麼回憶? 那些年、
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不同的機運,不同的年代,有人的童年多彩,有人
的童年悲慘。有些人童年只盼望「只要我長大」,因為只要我長大,就可以當
家作主,就可以改變世界!但也有些人拒絕長大,希望永遠停留在童年,無憂
無慮! 無論如何,每個人最終仍須通過成長過程,學習如何面對生活、如何面
對人生與如何承擔,這就是成長。在這個少子化的年代,孩子的童年更需要我
們的陪伴與關懷,希望藉此機會,讓我們共同來關注這個曾被視為「棄嬰」的
次文學-青少年兒童文學。
談到歐洲青少年兒童文學,我們的第一印象可能會想到丹麥的安徒生童話
,德國的格林童話,還有法國的《小王子》與《鵝媽媽說故事》,《睡美人
》、《小紅帽》、《灰姑娘》,當然還有英國的《愛麗絲夢遊奇境》、《小飛
俠彼得潘》及義大利的《小木偶比諾丘》等膾炙人口的經典故事。歐洲童話故
事大都是從中古世紀口耳相傳形式開始,一直到後來改寫成文學書寫形式。歐
洲兒童文學的發展,16、17世紀以前是黑暗期,因為歐洲各國還沒有「童年」
這個觀念,兒童讀物極少,幾乎都是教訓意味濃厚的宗教書籍;18世紀被視為
關鍵萌芽期,法國貝洛、盧騷和英國紐伯瑞等作家開始改變兒童文學的風貌,
印刷術的改進與出版商的推動對兒童讀物的發展有直接的助益;19世紀由德國
格林兄弟、丹麥安徒生等作品領頭,兒童文學繼續成長茁壯;20世紀受心理學
家與教育家們的影響,加上插畫、印刷漸趨精美、圖畫故事書更成熟,童書受
到兒童們熱烈迴響,更是邁向更廣闊卓越的境界;20世紀以後至現代,由於科
技進步、教育普及,加上出版業發達、圖書館業興盛,更是讓銷量不斷增長。
兒童期刊的發行、青少年兒童文學獎項的設立與獎勵,使得兒童文學在質與量
方面均有顯著地提升。
兒童的角色與地位,隨著時代日趨重要,日益受到重視。「兒童文學」與
「青少年文學」的分別,向來有諸多討論,在此我們採取較廣義的定義,通稱
「兒童文學」。兒童文學的特性包含以兒童為主體的兒童性、透過語言成就藝
術美感價值的文學性、有寓教於樂的教育性與喜愛遊戲天性的趣味性。時至今
日,隨著網路3C產品的發展,大家的閱讀習慣也改變了,有些經典童話的樣貌
不一樣了,青少年兒童文學的題材越來越豐富多元,歡迎大家跟著我們來趟歐
洲的時空旅程,認識一下歐盟地區德國、法國與西班牙等三個不同國家的青少
年兒童文學。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德語兒童青少年文學的主題與趨勢,認識不同
時期的法國青少年兒童文學。此外,我們也想藉此機會介紹大家認識一位西班
牙當代女作家與她的暢銷作品,同時也讓我們一窺伊比利半島上的天主教國家
—西班牙的青少年兒童文學發展特色與脈絡。
論壇總召 張淑英
臺大外文系教授。馬德里大學西班牙&拉丁美洲文學博士。
輔仁大學西文系/西研所學士、碩士。2016 年膺選西班牙皇家學院外籍院士。
現為《英語島》「教授不點名」、《人間福報》「看人間」每月撰文。
學術專長為當代西班牙、拉丁美洲文學。近年專注旅行文學與流浪漢小說、飲食文學、情色文學、黑色小說與電影、中西筆譯等研究。
中譯《佩德羅.巴拉莫》、《莫雷的發明》、《亞卡利亞之旅》、《杜瓦特家族》,北島的《零度以上的風景》西譯等十餘部作品。
2013.08-2019.01 擔任臺灣大學國際長,參與國內外教育者年會高教論壇,以中、西、英文發表高教國際化、學生移動力等演講數十場。
主持人 李素卿
輔仁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專任副教授。西班牙馬德里大學西班牙語文學博士,輔仁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學士、碩士。
先後曾任靜宜大學與輔仁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系主任兼所長。
學術專長領域為西班牙語文學、西班牙語教學與中西文翻譯。
近期著作:〈《四眼田雞小馬諾林》小說中的青少年口語研究〉、〈論兒童文學翻譯特色—以愛爾薇拉.林多的《小馬諾林惡搞記》為例〉、〈塞凡提斯《訓誡小說》中的青少年人物探討〉。
主講人 王美玲
畢業於輔仁大學德文系波昂大學。德國語文學碩士。波昂大學德國語文學博士。
1990起任教輔仁大學德文系。曾任德研所所長、德文系主任及所長、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所長以及輔仁大
學德文系主任及所長。學術專長為德語文學、青少年議題、德國文化以及主題學研究。
著作:德國戲劇家布雷希特墨翟一書,德國十八至二十世紀文學中的青少年;
出版品包括大學部文化教材《輕鬆體驗德國生活》、《德語旅遊會話》。迄今執行二十多筆科技部個人專題研究計畫及整合型計畫。
主講人 王秀文
現任文藻外語大學法國語文系副教授兼任系主任。
法國巴黎第三大學(Sorbonne Nouvelle)語言與文化教學博士,
中國文化大學西洋文學所碩士,中國文化大學法文系學士。
學術專長領域為符號學、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青少年文學、法語教學。
主講人 李素卿
輔仁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專任副教授。西班牙馬德里大學西班牙語文學博士,輔仁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學士、碩士。
先後曾任靜宜大學與輔仁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系主任兼所長。
學術專長領域為西班牙語文學、西班牙語教學與中西文翻譯。
近期著作:〈《四眼田雞小馬諾林》小說中的青少年口語研究〉、〈論兒童文學翻譯特色—以愛爾薇拉.林多的《小馬諾林惡搞記》為例〉、〈塞凡提斯《訓誡小說》中的青少年人物探討〉。
點圖看講座摘要
王美玲
概述德國兒童青少年文學的主題與趨勢
德國的兒童青少年文學起源於中世紀,培育兒童青少年人格、道德以及禮儀的成
長,可謂兒童青少年的生活指南。15-16世紀重視宗教文學,閱讀聖經,祈禱,
培育虔誠心靈。18世紀末19世紀初,兒童文學如民歌集《少年魔法號角》以及
繪本,描繪動物及孩童世界。暢銷書如19世紀浪漫時期《格林童話》可謂兒童青
少年文學的先驅;兒童心理的文字插圖《不梳理自己的彼得
》(Struwwelpeter)顛覆權威;文字插圖故事《兩個搗蛋鬼》(Max und
Moritz)為暢銷書。19世紀年間德國青少年運動,呼籲青少年權益正視青少年次
文化。二戰後戰爭、社會國家主義及納粹議題增多,60年代及70年代,68學運呼籲
教育改革,帶動解放風潮、反權威、個體化,性別運動。自由風氣和女性覺醒改變
婚姻與家庭生活的形式與結構,小說焦點不再是傳統社會的道德規範下美好幸福
的世界,而是父子/母女衝突,青少年蹺家及犯罪行為。移民議題如1978年
Sigrid Schuster-Schmah的青少年文學《希臘公民身份》為最典型代表。80年
代至90年代女性解放潮衍生出母女衝突,青少女形象議題;車諾比核事故後
,1987年Gudrun Pausewang的《雲》,以虛構命運探討輻射事故生態議題。20世紀
末21世紀初對跨文化、多元社會以及移民的論述更為多樣化。Zoran Drvenkar
1998年的小說《沒有一個人比我們強勢》值得推薦閱讀。
王秀文
從《鵝媽媽故事集》到《小王子》: 法國兒童文學之脈絡與流變
法國兒童文學經歷幾世紀的嬗遞流變,從早期以道德教化為創作理念,發展至
今,饒富哲思和趣味。中古世紀嬰兒死亡率高,以兒童為讀者的文學因而不受
重視。十七世紀,拉封丹的寓言、佩羅的《鵝媽媽故事集》,相繼開啟了兒童
文本閱讀。尤其,佩羅改寫農村床前故事,融入法國宮廷禮節以及沙龍文化特
性,讓民間童話從口傳轉為書寫形式的文學。
啟蒙時代因盧梭的《愛彌兒》,童年書寫成為文學創作的重要題材之一。「發
現童年」進而影響到十九世紀文學思潮,從雨果到何納,從浪漫主義到寫實主
義,從成長小說到科幻小說,開啟了真實與想像並進的兒童文學黃金時期。這
一時期的文學同時深受上個世紀外來航海文學的影響,寫實主義作家喜愛將《
魯賓遜漂流記》的情節投射在作品中,藉以表現這一類型家庭小說中主角猶如
漂流到孤島般的孤獨、無助。當代兒童文學創作更為豐富多元,奇幻文學、短
篇童話、家庭小說具有濃厚的改寫、哲思意味,作家有時也喜歡於作品中玩文
字遊戲,增添趣味性。艾梅的《貓的故事》、聖修伯里的《小王子》、葛諾的
《薩伊在地鐵之中》、圖尼爾的《禮拜五—太平洋上的靈薄獄》等文學作品,
皆為兒童和成人讀者帶來更寬廣的閱讀視野。
李素卿
從愛爾薇拉.林多的《四眼田雞小馬諾琳》看西班牙青少年兒童文學發展
《四眼田雞小馬諾琳》(Manolito Gafotas)(1994) 為西班牙暢銷童書小馬諾琳
系列的第一本,也是西班牙當代女作家愛爾薇拉.林多 (Elvira Lindo,1962-) 的
成名作。此系列最初是以廣播劇中的角色為原型創作,全書分為十個章節,每
章各自獨立主題,從介紹主人翁小馬諾琳開始,延伸到他的家人、鄰居、學校
老師、玩伴等,活動範圍有家裡、社區、學校,甚至到市中心,書中充滿小馬
諾琳天馬行空的想法以及狀況不斷的童年生活。馬諾琳來自西班牙勞工階級的
家庭,透過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我們仿佛看到二十世紀末西班牙社會的縮影
。全文以第一人稱敘述,從一個八歲小男孩的觀點看世界,加上活潑生動的插
圖,呈現幽默諷刺且具有社會批判性的獨特風格。
1995年,此書被評為世界優良童書,西班牙銷售達一百萬本,被翻譯15種
以上語言發行全球。1999年被改編拍成電影《夏日童年》,榮獲柏林影展兒童
單元最佳影片、西班牙坎雅影展最佳改編劇本獎,並且也是那年影展中最受觀
眾喜愛的影片。2004年期間由西班牙電視台(ANTENA 3) 拍成一系列電視影集
,造成轟動。2007年台灣出版四眼田雞系列中譯本,把可愛逗趣的小馬諾琳引
進給台灣大小讀者。我們將探討從這部作品的成功現象,同時也試著回顧與探
討西班牙青少年兒童文學的發展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