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翻譯世界•在今天想像未來──102年度國科會經典譯注講座
《day3》是卡爾德隆的經典之作,也是西班牙最有名的詩劇。作者要闡明的,不僅是塞孟多的遭遇,且是榮華富貴的虛幻……
16、17世紀 是西班牙的黃金時代
《day3》書影。 圖/聯經出版提供 ![]() |
《day3》是卡爾德隆的經典之作,也是西班牙最有名的詩劇。作者要闡明的,不僅是塞孟多的遭遇,且是榮華富貴的虛幻;人生許多看似真實之事,實則夢幻一場。這齣喜劇1635年首度上演,距今已三百七十多年,分三幕,共3319 詩行。
卡爾德隆兼具軍人、劇作家、宮廷官員和修士身分,一生寫了一百二十多齣喜劇、七十多齣宗教劇和二十多齣幕間短劇。在他最後的四十五年生命中,隨著西班牙政治經濟漸走下坡,道德倫理向下沉淪,西班牙戲劇也漸趨沒落。但他影響所及涵括17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文學。
卡爾德隆的創作 朝向都會化、細緻型
卡爾德隆。 圖/曾茂川(淡江大學西語系副教授) 提供 ![]() |
維加最賣座的浪漫劇大部分都在「庭院」演出,卡爾德隆的創作則走都會化、細緻型,用詞諷刺但謹慎,在皇家劇院豪華演出。他替宮廷寫劇本,提升表演、演奏樂和歌唱在當時社會的重要性。而後期劇作遠離寫實,結構更見嚴謹:除加強戲劇動作、減少人物外,劇情衝突則順勢開展、逐步加強,最後才震撼收場。他也富於心理描述,尤擅長人物刻畫和言行呈現。獨白中,喜用詩的意象來表現,抒情意味濃厚,且前後思想連貫,為早期喜劇所未見。晚年則致力於聖禮劇和一些說唱劇。
終其一生,不過場夢
《day3》寫波蘭王子塞孟多出生,預言說他長大後會謀反,成為最殘酷的無神論君主。因此,父王巴希洛把他囚禁高塔,讓他從小與世隔絕,過著半人半獸生活。父王後來後悔,但又擔心預言成真;於是將他麻醉,送回王宮;等他甦醒後,告知身世,王子暴怒不已,辱罵朝臣,威脅國王。國王以其野性未改,再度將他下藥,送回樓塔囚禁,並準備傳位外甥。百姓獲悉後,對國王的迷信不以為然,救出王子,擁立為王。王子則以為一切仍在夢中。後叛軍戰勝,但他寬恕了老王。
除了塞孟多,本劇最重要的人物是駱少樂,這個纖弱女子為討回名譽,洗刷負心漢遺棄之恥,千里迢迢遠赴波蘭;女扮男裝,身攜寶劍,且頗富男子氣概。而塞孟多貴為王儲,卻一出生即遭囚禁,過著野獸般生活,連游魚飛鳥自由都無。這兩人的身世和遭遇不無雷同,都無辜受害,都遭父親拋棄;前者女人名節受損,後者王儲權位被奪。而劇情最聳動的是,駱少樂在飽受驚嚇脅迫,面臨死亡時,卻突遇生父。駱少樂追尋的不只是拋棄她的情人,基本上她也在尋父,找回身分。
國王巴希洛沉迷占星術,相信預言。但他也自承:解讀星相時「都快快瀏覽」,未多深思,且出於「一時衝動」將兒子囚禁;他又一再暗示「塞孟多未受教育、不學無文,如何承繼大統?」這種論斷「本末倒置、倒因為果」,實在荒唐可笑。
阿斯汑和耶絲德兩人戲分只能算是配角。阿斯汑來自莫斯科,耶絲德則來處不明。這兩人一出場,卡爾德隆就明白指出,前者握有重兵前呼後擁,後者則貴婦仕女簇擁。阿斯汑英勇過人,但屬登徒子型,和駱少樂雖已私訂終身,卻並無履約意願,只因她「不知父親是誰」,後來發現她是柯洛達女兒,就願意娶她;說明當時「門第匹配」觀念之重。
柯洛達在劇中扮演串連角色:從他女兒可與莫斯科公爵婚配,顯然他身分地位不低。國王囚禁王子這樣私密的事,交由他辦,可見他是個寵臣。他扮演喜劇中「老人」角色:自信滿滿,愛喋喋不休、咬文嚼字。雖善良忠心,但並不糊塗。他覺得國王考驗王子方式不妥時,當即提醒「陛下作法未必對」。
克拉寧是本劇丑角,扮演插科打諢角色。其表情動作和道白,詼諧有趣,常把觀眾逗樂。克拉寧不重信諾,見風轉舵。他話說得明白:他是來找運氣的。但戰事一起,卻只他一人喪命。
一心想把凶險避,
反倒招惹死亡來。
老天要不讓好活,
你們終究難逃一死。
卡爾德隆雕像。 圖/曾茂川(淡江大學西語系副教授) 提供 ![]() |
戲劇本來就講究獨白和對話。本劇獨白分為三類:柯洛達的「躊躇和推理」型、巴希洛和駱少樂的「滔滔敘述」型和塞孟多的「教誨哲理」型。柯洛達獨白中顯現進退維谷,行事猶豫的個性:窺探國王隱私,女兒依律當斬;但他又暗藏私心,想救女兒一命。無所適從時,竟把難題丟給國王。塞孟多四回獨白則是本劇的脊背:首回寫他對自己處境不平的疑問(第一章第二場);其次則是他對浮生若夢的感觸(第二幕最後一場);再其次他運用智慧展現對駱少樂泱泱君子風度(第三幕第十場);最後則是以本身的威信和謹言慎行,感化父王(第三幕第十六場)。第二幕的結尾警惕世人,無論君王或販夫走卒,芸芸眾生不過是大千世界一員,勞碌一生,到頭來,一切盡寓於底下兩句話:
終其一生,不過場夢,大大小小,還都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