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 發燒 | 哇新聞
| 字級:
day1

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元好問

挪威音樂家畢揚斯達(Ketil Bjornstad)與《哀歌集》譯者曾建綱,2000年攝於台北圓山飯店。
圖片提供/曾建綱

1.鄧約翰:生平與家世

鄧約翰年約二十時的畫像(The Lothian Portrait),現藏於倫敦「國家肖像館」(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圖片提供/曾建綱
詩人鄧約翰(John Donne)1572年生於倫敦,先祖來自威爾,其外高祖父是《烏托邦》(Utopia)的作者湯馬斯•摩爾(Sir Thomas More)。

鄧約翰於1592-1595年間入「林肯法學院」(Lincoln’s Inn)習法。在兩度參與海外探險後,他榮任大臣艾格騰(Sir Thomas Egerton)的祕書,本可有大好仕途。不幸,他在1601年與大臣喬治•摩爾(Sir George More)的愛女Ann More祕婚,讓他丟了祕書一職。1621年,他受命為「聖保羅大教堂」教長 (Dean of St. Paul’s Cathedral),直至1631年死於任上為止,得年六十。他的詩作在1633年才由倫敦書商John Marriot出版,這是鄧詩第一次問世。

2.鄧約翰詩歌品類概述

鄧約翰的詩作共約180餘首,其中較知名的包括《短歌與十四行集》(The Songs and Sonnets),名作如〈跳蚤〉(The Flea)及〈告別:不准傷悲〉(A Valediction: forbidding mourning)等;《哀歌集》(The Elegies);《十四行聖詩》(The Divine Poems),名篇如〈死神,別神氣〉(Death be not proud)。

3.《哀歌集》的創作年代及背景

英國詩人鄧約翰《哀歌集》書影。
(圖/聯經出版提供)
要精確定位《哀歌集》的創作年代,唯一的外證來自於文友姜森(Ben Jonson)的一段話,其中說到鄧約翰「早在25歲前(1597-98),就已寫下絕佳之作」,包括《哀歌集》第1首〈臂鐲〉。如此看來,《哀歌集》應寫於伊麗莎白一世晚期。

劇作家馬羅(Christopher Marlowe)以「英雄雙行體」(heroic couplet)英譯古羅馬奧維德(Ovid)的情色詩集《戀歌集》(the Amores),並題為《奧維德哀歌全集》(All Ovids Elegies),約在1594-99年間問世,這使得此體在1590年代得以臻於成熟。當時英國這股「哀/愛風」,肯定是《戀歌集》所起的頭。今日所見的《哀歌集》,正是產生在這樣的文學氣氛之下。

4.《哀歌集》的古羅馬風

倫敦「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的鄧約翰大理石像。
圖片提供/曾建綱
首先,「金錢與女人」之為題,常見於《戀歌集》,其中的第1卷第8首,鴇母Dipsas就告誡旗下姑娘:「人長得俊,妳也別求和他共枕,/先看他的出手,妳好打起精神。」在《哀歌集》第1首〈臂鐲〉(The Bracelet)中,鄧約翰先說金錢在大都市裡之妙用:「天使金幣,上天遣爾下凡支付/我一切所需,做我忠心導護,/與新識結交,同強敵息兵,/於夙興夜寐之間,慰我心靈。」不過,沒錢則不妙,因為詩中人弄丟了女友的金鍊,一旦負擔賠償,則下場極為難堪:「多少雄心,受其撫育,都將消亡,/我那青壯活力與血氣方剛/也將消散,要愛,就看輕財富,/以免我財盡,妳的愛就此裹足。」

其次,愛情涉及諸多「技術層面」,奧維德的《愛之技藝》(Ars amatoria),一開頭就確立「愛情技術論」的基調:「羅馬城裡要是有人不諳愛的技巧,/則該細讀本書,讀後必然有一套。」隨後,奧維德自命為師:「阿奇里斯受業於奇龍,我則是愛情的導師。」《哀歌集》也模仿這個「愛情導師」的主題,例如第4首〈嫉妒〉(Jealousy)就直入偷情的「技術面」:「我倆別再如昔,公然譏笑,/以輕蔑的暗語,他的醜貌;/也不要再與他同桌共進,/別因交談、碰觸,而面露姦淫。/ 在他鼓脹大腹,酒足飯飽/打鼾、倒坐,陷身柳條大椅之交。」詩中人指導有夫之婦,如何於夫婿在場之際,仍可與地下情人眉目傳情。

5.鄧詩的「周邊商品」:音樂與電影

電影《心靈病房》(Wit)宣傳照。
圖片提供/曾建綱
挪威當代鋼琴家、作曲家凱特爾•畢揚斯達(Ketil Bjornstad)發行的專輯已超過40張,且熱愛鄧詩。他亦出版了多部小說,其中《琴聲•情深》(原名Til Musikken)中譯版將於2014年年初在台出版。他眾多的唱片中,有三張專輯以鄧詩為題材,分別是《影子》(The Shadow)、《恩典》(Grace)和《光亮》(The Light: Songs of Love and Fear)。三張鄧詩專輯共得25首原詩之譜曲及2段散文節錄,原詩多出自《短歌與十四行集》。另外,畢揚斯達亦將於2014年發表第四張鄧詩專輯,名為《狂戀鄧約翰》(A Passion for John Donne),由德國ECM唱片公司發行。

電影部分的副產品首推《心靈病房》(Wit, 2001),女主角兼編劇是英國女星艾瑪•湯普生(Emma Thompson)。本片改編自舞台劇《生死大智》(Wit),作者是美國劇作家瑪格麗特•艾德生(Margaret Edson)。《心靈病房》探討生死大事,主角貝玲教授(Prof. Vivian Bearing)專攻鄧約翰,學術生涯如日中天時,竟得了末期卵巢癌。化療的折磨,讓她不斷沉吟〈死神,別神氣〉,好讓自己「從容」就死。全片以〈死神,別神氣〉為主軸,結尾兩行最令人深省:「短淺的休眠一過,醒來既永存,/屆時,死神不復在,你必滅亡,死神。」

6.「翻」箱倒櫃,「譯」不容辭

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Jean-Henri Fabre)說:「不曾學做過的事,也可以探索著去做。開始做不好,慢慢就會越做越好」。《哀歌集》的中文譯注本是華文世界裡的一個全新嘗試,我身為譯者兼注者,只希望其水準保留了原著的風格與力道。至於成效,我則交由愛詩的讀者去評斷了。

【2013/11/18 聯合報】@ http://udn.com/

新聞臉譜 (投下你對這則新聞的感覺)
討 論 區
全部討論
目前尚無人發言!!
我要發言
使用守則


社 群 回 應
  • 好友分享
  • 聯合新聞網粉絲團
訂閱電子報  
瓶中書電子報
金庸茶館電子報
明日武俠電子報
咒語漫談電子報
發現-史前館電子報
聯合文學電子報
愛書人電子報
e人籟電子報
art plus電子報
每日一詩